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要“一举多得”,不要“远离学生”

要“一举多得”,不要“远离学生”

——《后滚翻》导入设计反思

《后滚翻》是体操中的一项技巧运动,它是一个以腰背、腹肌活动为主的素质练习,是学生在学习了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它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空间感。然而就练习的形式而言是较为枯燥的,但它们对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性和协调性,培养认真、刻苦锻炼的精神有一定的实效性。它的教学重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针对学练内容的枯燥性,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备课组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学生:(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2、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我们拿一块砖头和一只篮球来实验,老师用力把砖头和篮球向前滚去,看看哪一个滚动的远……结果很显然是篮球,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

学生:球形物体容易滚动,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3、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这样设计的优点:

1、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导入,一举多得。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老师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都迫不及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打下了良好的伏笔,真是一举多得。

2、一味地“教”教材,远离学生。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篇小学生日记:

“今天,我们来学习‘后滚翻’,第一排的同学每人各拿二个垫子!”老师刚说完,第一排的同学就直往体育器材室蹦。过了一会儿,他们拿着垫子出来了。他们可真有趣哦:有的边走边拎,就像刚从超市出来一样,拎着又大又笨的东西走着;有的把垫子放在手上抱着跑来,差点摔倒;还有的直接放在头上顶着。哈哈哈哈!

“看清楚哦”老师给我们做示范:双脚并拢,身子下蹲,手抱腿,往后仰,然后,手放在肩上,手掌向上,顶过去。然后就说:“每人每次做三个,要按顺序做!”接着,我们就开始做后滚翻了。

因为我是第二排的,所以我先看看第一排的——也就是我先看看陆叙。他做的可真有趣,他翻得非常慢,然后翻到一半时,咦?他怎就翻不过去了呢?我想应该很好翻的呀!他就硬在那儿顶。老师看见了,马上过去扶住他的大屁屁,轻微地往那边推,说:“快翻!快翻!快翻!”终于,他翻了过去,而且,他还故意地把自己脆弱的脑袋打到地上,起来时,就装着一副可怜样……

这位老师同样也在教《后滚翻》,面对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团身练习时,这位老师直接让学生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结果教学要求高于学生发展实际,重者还会在翻不过去时硬把人推过去,导致颈部受伤。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本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走进学生的心田。在前面的一课中,我们采用“降低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前,没有直接让学生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团身紧”易翻滚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学生看,让学得较快的学生进行练习,带动暂时没有领悟的学生,同时好学生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不必老师亲自矫正。只有考虑到这些,才能活用教材,一举多得,真正走近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