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服,持之以恒的精神。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我安排了如下三部分:
一、解读一组数字,体会一部史书诞生的艰辛。
在读题、揭题之后,我以课题中的“厄运”这个词作为切入点,在谈厄运中走进谈迁的《国榷》,在品数字中感受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让他们在鲜红、醒目的数字中感受《国榷》完成的不易,感悟谈迁的孜孜不倦、呕心沥血。让学生明白《国榷》就是谈迁的全部,就是谈迁的生命!从而体会书稿被偷对谈迁来说是一场厄运。
二、走进一段心路,见证一个灵魂的涅磐与什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
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2自然段时,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去感受谈迁失去《国榷》后内心的伤痛。以及通过品读,体会谈迁面对厄运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三、关注一个场景,感受一种信念的坚定与力量。
第三自然段是领悟人物感情精髓的重点段落,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在谈迁的行动中体会谈迁的“打不垮”。然而,除了书上描写的画面以外,谈迁一定还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此时,我捕捉文中的空白点,安排了一组想象练习,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通过读、悟、说、写,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读感悟中,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品出“信念对人生的支撑”,就是本课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