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蜘蛛开店
文本分析 |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他织口罩用了一整天。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本文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涵丰富。蜘蛛从“卖口罩”改成“卖围巾”,再改成“卖袜子”,想的都是“织起来很简单”;他卖东西的价格,总是“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蜘蛛思维方式简单,处事方式简单,偏偏迎来了3个特殊的顾客:嘴巴最大的河马、脖子最长的长颈鹿、脚最多的蜈蚣,导致口罩、围巾、袜子织起来都很不简单,他最后“吓得匆匆跑回网上”。 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考虑童话的体裁特点,细化落实“讲故事”和“编故事”这两个教学目标,可以按照“猜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思路来展开教学。 |
教学目标 |
1.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字,会写“决定、商店”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
教学重点 |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述故事,能续编故事。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1.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字,会写“决定、商店”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梳理故事情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谜面)学生猜出谜底。
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猜一动物)
2.(课件出示蜘蛛图及其织网的视频)学生观看并说一说蜘蛛的外形特点、习性。
3.教师谈话,引出课题,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从课题中你们知道课文是写谁的什么事?(蜘蛛开店的事。)蜘蛛会开什么店呢?蜘蛛最擅长的事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按照提示自读课文。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要求会认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合作读。同桌接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通顺。
(3)同桌相互交流识记方法,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好。
(4)给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开店 蹲下 寂 寞 编织 口罩 顾客 付钱
工夫换招牌 长颈鹿 袜子 匆 匆 蜈 蚣
(1)教师正音:“罩”是翘舌音,“匆”是平舌音;“店、编、换”是前鼻音,“颈、匆、蚣”是后鼻音;“夫”读“fū”,在“工夫”中读轻声。
(2)学生交流读准字音的方法。
①借助认识的同音字:照——罩;葱——匆;边——编;电——店。
②借助形近字读音:使劲(jìn)——长颈(jǐnɡ)鹿。
(3)隐去拼音,学生竞读生字。
3.汇报交流,多元识字。
(1)“罩、颈、袜、蜈、蚣”,先看图片识记,理解字义(课件出示“口罩、长颈鹿、袜子、蜈蚣”的图片),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
(2)“蹲、换、编”,可以通过动作演示来了解字义(蹲下、交换书本、编辫子),然后通过加一加或比一比的方法识记字形。
(3)同偏旁,归类识字:寂、寞;蜈、蚣;顾、颈。
(4)联系熟字识记:村—付;天—夫;葱—匆;叔—寂;唤—换。
(5)游戏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蜘蛛网图)蛛网上呈现生字,学生分组开火车认读,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9个字)学生一起读一读,再指名口头组词,各组两个。
2.在田字格中呈现“定、商、完”3个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这3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定、完”都含有宝盖儿,书写时注意下部的最后两笔要超出上部的宽度。)
3.教师范写“定、商、完”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定、商”)
第二笔横稍长,盖住下部;第三笔和第四笔点、撇从左右向竖中线聚拢;第七笔和第八笔撇、点从竖中线向左右打开,覆盖“口”。
第四笔横稍短,写在横中线的上部,下面的竖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均超出上面的宽度,捺收笔比撇略低。
4.在田字格中呈现“决、终、换、期”4个字,引导观察字的结构特点。(这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决、终、换”左窄右宽,“期”左右等宽。)
5.(课件出示“决、终、换、期”的动漫笔顺)教师重点指导“换、期”的书写。
左右两边上下齐平。右部写紧密些,横画注意穿插避让,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顶部“其”高,底部“月”底。左边“其”的最后一笔点变短;右边“月”的撇越过竖中线穿插到“其”的下部。
6.同桌合作说一说“店、夫”的书写要点,互评互纠。
店 外部的“广”横稍长,撇伸展,包住里面的“占”。
夫 两横上短下长,撇、捺舒展,收笔基本持平。
7.学生描红、临写,教师个别指导。
8.集体讲评。教师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后学生再练写。
9.教师读词,学生听写。写完后同桌互评互纠。
飞虫 决定 商店 木屋 工夫 终于 围巾 星期 交换 完全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多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掉字、不加字。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蜘蛛先后开了什么店?每次来的顾客分别是谁?结果怎么样?
3.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故事结构图。
第一次:卖口罩——河马——用了一整天
第二次:卖围巾——长颈鹿——忙了一个星期
第三次:卖袜子——蜈蚣——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1)引导学生比较结构图:蜘蛛3次开店的情节有什么相同的特点?(都是先讲卖什么,再讲顾客来了,最后写蜘蛛编织物品所用的时间或结果。)
(2)根据结构图简单讲述故事大意。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师:《蜘蛛开店》这个故事是不是非常有趣?这节课,我们不仅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还集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书写了本课的9个字。此外,不少同学还会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了,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啊!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示意图讲故事,续编故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会认字的字卡,学生抢读并说说识记方法。
2.指多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书写会写字,其余学生评议。
3.回忆课文内容。
课文中的蜘蛛开了几次店?先后开的是什么店?来的顾客是谁?结果怎么样?
4.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蜘蛛每天在干什么?(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
(2)指名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蜘蛛蹲在网上等小飞虫的情景,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小蜘蛛每天在干什么?(动作演示“蹲”)
②思考:蜘蛛星期一在干什么?星期二在干什么?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呢?
③从“每天”“蹲”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蜘蛛每天只是蹲着坐等小飞虫落在网上,十分寂寞、无聊。)
(3)“寂寞”“无聊”是什么感觉?(就是觉得很孤单,没事做,很空虚。)
(4)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强调“每天”,重读两个“好”字,表达出蜘蛛心中的抱怨。)
2.学习第2~1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蜘蛛会怎样改变这寂寞、无聊的现状呢?
(课件出示句子)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
想一想:“决定”是什么意思?从“决定”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决定”就是想好了,拿定了主意。看来蜘蛛是下决心要开商店了。)
过渡:蜘蛛要开商店了!我们知道蜘蛛一共开了三次商店,那么每次开店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
(2)默读第2~11自然段,找出写蜘蛛想法的句子。
①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晚上,蜘蛛想: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心里想: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②指名读三个句子,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蜘蛛的三次想法有什么特点?
(蜘蛛决定卖什么的理由都一样,什么织起来简单就卖什么。)
③这三句话的句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也叫因果倒置,强调的是结果。)
④你能把这三个句子换种说法吗?(先说原因再说结果)
生1: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就卖口罩吧。
生2: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还是卖围巾吧。
生3: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还是卖袜子吧。
⑤学生再读句子,想一想:蜘蛛的想法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从“就……吧”“还是……吧”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就……吧”“还是……吧”中可以体会到蜘蛛做决定时的随意、草率。蜘蛛决定“卖什么”的想法一直很简单,就是什么织起来很简单就卖什么。)
⑥指导朗读:强调“就、还是、吧”,要读得又轻又短,“很简单”3个字可略加重语气。
过渡:蜘蛛的想法多么简单啊!这种“简单”还体现在哪里呢?
(3)学生默读第2~11自然段,快速找出蜘蛛给商品定价的句子。
①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商店招牌上的句子:
◇“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围巾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袜子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②齐读三个句子,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
(蜘蛛的编织店,都是按“位”计价的一元店,不论品种,不计大小,不计长短,不计多少。蜘蛛头脑真是太简单了。)
③交流:你认为蜘蛛的招牌该怎么写?
生1:口罩编织店,按口罩的大小计价,欢迎进店咨询。
生2:围巾编织店,按围巾的长短计价,欢迎进店咨询。
生3:袜子编织店,按袜子的大小、多少计价,欢迎进店咨询。
过渡:蜘蛛开店,想着什么简单就卖什么,对招牌上的定价也考虑得简单,偏偏遇到的顾客不“简单”。蜘蛛开三次店,分别遇见了什么不“简单”的顾客?
(4)学生读课文,快速找出文中描写顾客的句子并读一读。
①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并展示插图。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河马嘴巴那么大……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②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些特点?
③学生看插图,读句子,进一步了解三位顾客的特点。(河马嘴巴“那么大”,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蜈蚣有“四十二只脚”。)
④猜一猜:看到这三位顾客,蜘蛛会是什么心情?
⑤读读下面两组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 第二组:
● 一只河马来了。 ●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 一只长颈鹿来了。 ● 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原
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
一样高……
● 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来了。 ● 看到顾客……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
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A.引导学生发现句式不同:第一组句子,先说谁,再说来了;第二组句子,先说顾客来了,后说来的是谁。
B.教师范读两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蜘蛛的情绪变化。
第一组句子是说谁来了;第二组句子先说顾客来了,表明蜘蛛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在看清楚顾客的样子后,蜘蛛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C.课件出示:顾客来了,( )是一只河马。
在括号里加一个词语,更好地表达蜘蛛此时的心情。(可以填写“竟然、没想到”等词语来表现蜘蛛意外、吃惊的心情。)
⑥学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蜘蛛心情的变化。
(蜘蛛开店,顾客来了,蜘蛛肯定很高兴,因此句中的“顾客来了”要读得轻快些。但是当他看清顾客后,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第一句重读“河马”,读出沉重、失望的语气。第二句重读“只见”,强调“不见”,“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读出惊讶的语气。第三句重读“竟是”,强调“四十二只脚”,读出蜘蛛由惊喜到惊吓的心情。)
过渡:给大嘴巴的河马织口罩,给长脖子的长颈鹿织围巾,给四十二只脚的蜈蚣织袜子,难织吗?让我们再来找一找写蜘蛛编织情况和最后结局的句子。
(5)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文中描写难织及结局的句子。
①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②读一读,想一想:蜘蛛编织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抓住“好难织”“终于”体会织口罩的不易;抓住“织啊织”“足足”“一个星期”“才”体会织围巾的不易。)
③想一想:蜘蛛给四十二只脚的蜈蚣织袜子,容易吗?参照上文算一算,给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织袜子,估计要多长时间?
④引读:因此,蜘蛛看到顾客后——(生接)吓得匆忙跑回网上。(生语速稍快,读出匆忙与害怕的感觉。)
⑤想象:假如蜘蛛没有逃回网上,结果会怎么样?
⑥蜘蛛因为日子寂寞、无聊,开起了编织店,最后却逃回网上,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蜘蛛的思维、处事方式简单才导致了自讨苦吃、事与愿违的结果。)三、复述故事,续编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第一题示意图续讲故事。
(1)教师提示:
①故事可以分三个部分来讲: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
②每一个部分抓住四个要点来讲: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编织所用时间或逃跑。
(2)分小组讲故事,每个同学可以先选择喜欢的一部分来讲,可以边讲边做动作。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
(3)全班交流,指名根据示意图讲述整个故事。
过渡:蜘蛛回到网上以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让我们也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教师指导创编思路。
①蜘蛛回到网上,继续过着以前寂寞、无聊的日子……
②蜘蛛继续开店,仿照课文的结构来创编: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
③蜘蛛继续开店,改变经营方式(改变经营品种、改变计价方式、改变生产方式等)。
(2)学生先自己编一编,然后分小组讲一讲,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最有趣。四、总结提高,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蜘蛛说些什么?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周密的计划,不能想到哪里做到哪里。遇到困难要积极想办法解决,不可以一味逃避。)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