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一、自学生疑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我们一年级时学过《树和喜鹊》这一课,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是呀,喜鹊喜欢大树,大树也离不开喜鹊。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树上的喜鹊》这个故事,看看故事讲了什么。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疑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指名读。
(2)正音。
①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读准字音,如“渡、蔽、拼、懂、案”。
②利用已学的同音字读准字音,如借助熟字“阴”读准“荫”;借助熟字“钢、刚”读准“冈”。
③通过组词读准字音,如借助“撑伞、撑船”读准“撑”,借助“父母、母亲”读准“母”。
(3)识记字形。
①利用熟字识记。
A.加一加:度——渡;阴——荫;掌——撑;并——拼;董——懂;安——案。
B.减一减:每——母;刚、钢——冈。
②动作识记:让学生做“撑伞、撑船”的动作,体会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③图片识记:借助课文插图认读词语“绿荫、遮蔽”,体会“荫、蔽”中“艹”的意义;再让学生指认出图中的“渡口、渡船”,识记“渡”。
④结合生活经验识记:用“拼”“母”组词或说句子。
(4)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提出问题:课文写了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加以梳理。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明确要点,书写指导
1.出示“伞、姨、弟”等8个生字,指名读并组词,观察生字,说一说书写规则。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一说书写规则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并重点指导,学生书空。
4.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例字后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并提醒写字姿势。
三、展示释疑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整体感知第1~4自然段。
(1)默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画出文中带有“喜欢”一词的句子,想一想“我”喜欢的是什么。
2.学习第1自然段。
(1)故事发生在哪里?(渡口旁。)
(2)(课件出示句子)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枫树比作绿色太阳伞。)
②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写出了枫树高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特点,还赋予其人的情感——一直不辞辛苦地为渡口上的人们和住在树上的喜鹊们遮蔽烈日,抵挡风雨。)
③引导学生观察枫树的样子,点拨理解“遮蔽”指的是茂密的枝叶遮住了渡口。“蔽”是什么意思?(遮、挡。)
A.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B.你能说说类似的词语吗?(阻挡、满足、呼唤。)
④找出含有“我喜欢”的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⑤“我”喜欢的是什么呢?(枫树和枫树上喜鹊的窝。)
3.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除了枫树、喜鹊窝,“我”还喜欢什么呢?一起去看看吧!
(1)自由读后交流:“我”还喜欢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2)学习描写喜鹊阿姨的文字,抓“说话”猜语言,读中感受“我”对喜鹊阿姨的喜爱。
①质疑引发思考:“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喜鹊会说话吗?她会跟“我”说什么呢?
情境一:放学了,“我”背着书包经过渡口,她会跟“我”说什么呢?
情境二:“我”打完柴路过渡口,她又会跟“我”说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句子)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教师指导朗读:喜鹊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称呼她喜鹊阿姨,多有意思啊!该怎么读这句话呢?学生自主练读,然后指名读,师生评价。
B.创设情境,想象“我”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窝的情景,和喜鹊阿姨打
个招呼,体会“我”对喜鹊阿姨的喜爱。
(3)学习描写喜鹊弟弟的文字,抓“发现”猜心情,读中感受“我”对喜
鹊弟弟的喜爱。
①描述文本情境: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发现喜鹊阿姨的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发现喜鹊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我”会是什么心情?
②启发学生体会“我”的心情,指多人发言,相机出示句子:我真是喜欢极了。
③教师引导:对这六只小喜鹊,我真是喜欢极了。然后范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④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我”很喜欢六只小喜鹊?(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⑤想象表达:你们来跟喜鹊弟弟打个招呼,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吧!
4.整体回顾,引发共鸣。
(1)梳理四个“我喜欢”,构建画面。
教师小结: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我常常觉得喜鹊阿姨会跟我说话。我还发现喜鹊窝里有六个喜鹊弟弟,对于他们,我真是喜欢极了。
(2)合作朗读第1~4自然段。
朗读要求:读出“我”的喜欢。指名读“我喜欢”的句子,其他内容齐读。
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一、自学生疑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游戏:数喜鹊。
教师出示九张喜鹊图,每张图上各写一个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指名抽取图片读出图中生字并组词。
2.反复说“我喜欢”,再指名读文中含“喜欢”一词的句子。
二、合作探疑 研读课文,体悟情感
过渡:喜鹊阿姨有了六个可爱的喜鹊宝宝,这下她可忙坏了,她都忙些什么呢?
1.学生默读第5~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教师提示默读方法)
2.学生交流汇报。
忙——教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
(1)(课件出示句子)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习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①指名读,想一想喜鹊阿姨做了哪几件事。
②语言训练: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做什么呢?你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接着说一说吗?(指多名学生说)
③说得真好!你们刚才说的话都藏在文中的六个小圆点里(省略号),它告诉我们喜鹊阿姨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④学生齐读句子。
过渡:喜鹊阿姨正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字母,你们想不想跟着喜鹊阿姨学呢?
(2)学习“学拼音”部分。
创设情境:老师来当喜鹊阿姨,你们来当喜鹊弟弟。(师生合作读)
(3)师生合作读第5~8自然段。
忙——看日出
(1)自由读第9~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喜鹊一家看日出的情景。
(2)(课件出示插图二)指名指一指哪是山冈,再结合图片想一想:“渡口”在哪儿?“渡口对岸”“山冈后面”又是哪儿?喜鹊一家正站在哪里看日出?引导学生弄清喜鹊与太阳所在的位置,再闭上眼睛,想象喜鹊一家看日出的情景。
(3)设置情境:看着日出,喜鹊阿姨说了什么?喜鹊弟弟又是怎么回答的?(师生对读)
(4)拓展想象你听懂他们的话了吗?请你再来当小翻译,翻译一下他们的话。
(5)各小组分角色朗读第9~12自然段。
3.师生合作演读第5~12自然段。
4.设置疑问: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都只会发一个简单的音节“鹊”,为什么“我”听来有丰富的内容呢?
喜鹊一家的“语言交流”,其实是“我”天真的想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胆想象,也一样懂得“鸟言兽语”。
三、展示释疑 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1.拓展延伸。导语:喜鹊阿姨不光要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还得捉虫子给喜鹊弟弟吃,你看——
(1)出示句子。
(2)你听懂喜鹊弟弟的话了吗?请你来当小翻译,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议,再写一写。
2.小结。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