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家庭有同一个“目标”——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向同一个“中心”——家长的孩子、学校的学生、社会的未来公民。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让家校合力成为助力,学校与家庭需共同担当、共同践行,形成强大的“教育统一战线”,为孩子营造出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成长环境。期待我们的“同心圆”家长学校能和广大家长朋友一起成长,帮助孩子们心向阳光,扬帆起航,共铸灿烂的明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亲子育心五法,让青春恣意飞扬》。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温馨、舒畅,充满包容和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针对青春期即将步入寒冰阶段的亲子关系,如何智慧地“拔刺”,让共育活动带来更好的实效,是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家庭育人,必先育心。在亲子共育过程中,走心,才能润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互动过程,唯有发自内心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亲子间的沟通更是如此。一个智慧的家长应学会“亲子育心五法”,打动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心田,去拨亮孩子心中那盏明灯,感受心与心的交融。
【案例1】 那天晚上,从震天的手机铃声里醒来:女孩小琪的外公打来电话,晚上孩子回到家后,毫无征兆地不见了。我急忙一起帮忙去寻找。最终,在一家24小时餐厅店的椅子上找到了蜷缩着的孩子。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孩子却说她感受不到亲人的爱,在家里找不到说心里话的人。小琪妈妈和外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觉得自己很爱孩子,平时可以说对孩子百依百顺的。
提到爱孩子,可能每个家长都会说:我很爱自己的孩子,他要什么,我都是无条件答应,可以说爱得很卑微。现代教育之父赫而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家长要考虑怎样才算真正地爱孩子。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改掉焦躁的习惯,改变语言模式,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一个个充满爱的行动包裹着孩子,有时是寒风中一段陪行,有时是孩子饥饿时的一碗热汤,有时是孩子郁闷时的一个拥抱,有时甚至是孩子犯错后家长含泪的责罚。其次,爱,更需要陪伴,做到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陪伴。最后,家长要做到,严爱有度,有时科学智慧的警示和惩戒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方法。一个智慧的家长在对孩子实施任何教育方式前,都有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发自内心的爱。亲子间不仅仅是血脉的相通,更是心灵的相通。爱,是化解亲子矛盾和隔阂的润滑剂。
【案例2】 “老师,您不知道,我真是有苦说不出,都不好意思跟您反映!……”那天,当我跟小翊家长进行电话家访,提及孩子近期一些异常表现,孩子妈妈一下子崩溃了,原来这一切的根源正来自手机网络游戏。长期没有家长监管,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仅一周就偷偷为游戏花掉了一万多元。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受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出现了严重偏差。家长气得摔过几次手机,也尝试着把手机藏起来,但效果都不明显。
案例警示家长:对孩子不能一味放任,做事要有规则意识。特别是手机和不健康的读物管控不当,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内部好的规则,会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孩子不迷恋,不越界,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对在家庭中规矩的制定和执行,往往都不太积极,究其原因,一是制度的产生不民主,家长带有强制性,孩子主观心理上是不接受的;二是制度大都是惩戒限制类,往往都是不允许孩子干什么。这些对孩子来说,感觉是不平等条约。一个智慧的家长,往往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产生家庭公约,有对孩子约束的部分,当然也包含对父母的期待条款;除了惩戒,当然也少不了奖励,给孩子一种遵守约定后带来的奖励期待。同时,制度的实施要科学民主,亲子间的平等对话,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
【案例3】 小慧同学情况比较特殊,敏感内向,对自己要求又高,达不到预设目标容易自责颓废。家长也因为孩子情况的反复而非常无助,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孩子。一盆文竹在一家人犹豫和徘徊、放弃与尝试、坚持又坚持的抉择后,重新焕发生机的故事,成了我这次家访带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听完我说的故事,我发现孩子和她的妈妈眼睛都湿润了,孩子不由自主地与妈妈抱在一起,嘴里喃喃地说着:“不放弃,坚持。”妈妈也回应着:“不放弃,我们一起努力!”那一刻,心与心的距离近了,记得那次,孩子和我说了很多很多……
教育呼唤故事,故事引领发展。亲子沟通中,共情最能触动人敏感的那根神经。家长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借助故事的神奇魅力,引领孩子明辨是非,认识世界,感受世界。适合的故事教育不但能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表达欲望;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更能积淀人生的财富、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呵护童心的健康成长。共情故事要选些孩子听得到,摸得着的素材,切忌胡编乱造,要切合谈论的主题。有时说者看似无心,但听者却是有意,教育效果不言而喻,这就很考验一个家长的育人智慧了。
【案例4】 一段时间,小雨的妈妈常和朋友抱怨,说孩子和自己很不亲近。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她老觉得看孩子不顺眼,对孩子做的很多事都是否定的。在她负面情绪的感染下,孩子也是整天闷闷不乐,说话做事没有年轻人那种朝气,母子间往往一些小事就弄得剑拔弩张。
如何让孩子在愉悦的家庭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点滴成绩而流露出的赏识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在家里同样如此,要让孩子找到自信,找到家庭的归属感,让孩子在遇到自身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能抬起头来与家长平等对话。那么,如何落实这一点呢?孩子的自信源于父母对他的赏识。父母对孩子不要吝啬“我爱你”这三个字,也不要羞于表达。亲子交往过程中,爱孩子、爱伴侣、爱父母就应该大声说出口。赏识成为成员间互动的一种习惯,自信驱动着孩子不断成长。生活中我们更要充分信任孩子,尊重他,多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少一些责骂,多一些宽容,但不要纵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灰心,多一些欣赏。这样,孩子方能笑着去面对他的人生。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必定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子。家庭亲子间日常谈论的一个个小话题,亦是孩子成长的小基点,家长要善于去发现,去引导话题。
【案例5】 “祝贺小屹同学在本次全区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中成绩优异,将代表区赴市里参赛。”当小屹妈妈兴奋地转发来自学校的通知给我时,为孩子高兴的同时,不由想起跟孩子妈妈的几次交流。一段时间孩子由于受身边同学的影响,有点沉迷于游戏,对于家长的管教引导有点抗拒,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身有阅读爱好的小屹妈妈为孩子精心设计了一个温馨的小书房,书橱里摆满了各类书籍,还特意加了几本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书,渐渐的每晚的亲子共读时光成了一家人的最爱,书中情节成了母子共同的话题,渐渐地孩子的注意点变了,书香一点点浸润着孩子心田。
“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成功的案例表明,家长愿意在家庭为孩子营造书香氛围,并定期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的,孩子大多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思维及表达亦会有长足的进步。阅读间隙,闲适的阅读交流,谈谈彼此对人物,对内容的见解,既增进了情感,也提升了认识。星火可以燎原。正是这一个个书香化就的星火,汇集成了孩子心中那向上向善的火炬,指引孩子前行。
人生有如逆水行舟,行驶在一条高低起伏的河流上,暴雨如注等艰难险阻,这些都在所难免。如果此时方向目标不一致,独木舟永远到达不了想要的高度和位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大家都想把自认为最好的爱给予孩子,但如果不会爱,你的付出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如何用好“亲子育心五法”,抚平青春期叛逆孩子身上的“刺”,如何让自己成为独木舟上的双桨,跟孩子目标一致同时使力,让小小的独木舟逆水行舟,奋勇而上,这是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