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登录管理 
首页 > 学科研训 > 正文

小学毕业年级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质量分析与教学建议

作者:本站原创 时间:2016-09-06 点击数:

小学毕业年级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质量分析与教学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瞿德泉

为了了解全区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状况,总结教与学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指导我区小学语文教学,我们组织了小学毕业年级语文教学情况调研测试,现将测试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命题说明

本次语文试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读懂文本、走进文本、捕捉信息的能力,并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有所发现,真情表达。

1.夯实基础

旨在让学生正确拼读并能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或词语。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2.积累运用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能用所给词语写一句通顺的话。能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身边的景物写灵动。对传统古诗词不仅能熟记,还要求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名家名篇,感悟其文质皆美的独特魅力。

3.阅读理解

本次试卷选取了非连续性文本、说明文、记叙文三类文本,考察学生从所给材料中准确捕捉相关信息等能力,以此反思生活、改进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材料,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品味生活的真谛。

4.感悟表达

留心生活,关心时事在试题中也有所体现,如对往昔校园生活的回忆,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思考,既重感悟,又重表达。

习作围绕“我真快乐”写一篇记叙文。不仅让学生有话可写,更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快乐萦绕在他们的身边。

二、数据分析

本次测试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进行,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正,各项数据更能准确地说明我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现状。

本次测试全区平均分86.07分(缺考学生成绩未列入计算),比预期结果略高一点,可见我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状况是好的,发展态势是积极健康的。

全区49所学校(含英才小学、少体校、中乒校)参加测试,47所学校平均分达到80分,而未能达到80分的两所学校(少体校、中乒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说明各校均达到一定的水平。47所学校中,最高平均分88.63分,最低80.41分,相差8.22分,分差明显比往年缩小。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间基本达到均衡发展。

从学生个体分数来看,7719名参测学生中,1976人达到90分以上,优分率为25.6%,这一比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后对优等生的培养,尤其是让他们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

全区语文合格学生人数为7694人,合格率达到99.68%,这可以说是能够令人满意的,这与各校、各位任课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但还有25名学生不合格,另加极少数未能达到30分的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怎么办?

根据测试成绩,结合平时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认为,我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令人满意的,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积累比较丰富,基础知识扎实且能灵活运用,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掌握了基本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可喜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成为大部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定了基础。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不足,单纯看分数,各校都在进步,学校间也更加均衡了。但是,除了分数,学生的语文素养到底发展得怎么样?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欲望能不能满足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

三、教学建议

语文教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语文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为此,我们要真正领会语文教育的本质,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指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目前比较热的一个词语,对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国家层面已经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说明,但具体到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相关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果,如有人认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也有人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但不管哪种说法,其本质还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继续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实践。

1.合理分解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是丰富的,我们要善于将这些素养合理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年级甚至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每一次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以教材为中心,而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也就是说,不是教材中“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而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什么”我们才“教什么”。我们要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从教材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展开教学。

2.各个击破

“各个击破”这个词虽不是那么准确,但也很通俗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语文教学不应是朦胧的,其目标也应该是明确的、显性的、可测的,“一课一得”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我们只有在每一节语文课、每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效达成特定的明确的目标,日积月累,才可能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目标。

3.螺旋上升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综合的、立体的、多维的,每一节课都可以有具体的目标,但每一节课都不可能达到某一些目标的顶点。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习得的过程,习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所以,要树立“螺旋上升”的理念,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巩固”,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二)落实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把学生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差学生”是错误的,但让每一个学生都“齐步走”更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必须落实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1.面向全体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每一棵树都能成材,只是材质不同。学生也是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只是成功的方向不一样。为此,分层教学就在于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可走,且能走出自身的精彩。面向全体,落实分层教学,就是要真正杜绝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想象,更重要的是真正解决所有的学生都“吃不好”的问题。

2.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等等都可以是个性化的,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唯一的自己。当然,这做起来有点难,但我们要坚信,我们只要有那份心,那份爱心,那份诚心,那份信心,那份恒心,奇迹是一定会发生的。

3.孕育潜能

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学生分成所谓的好、中、差几个层次,而是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面,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志向需求组建不同的社团,让他们在不同的社团中得到最合适的发展。我们经常说要挖掘学生的潜力,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我们小学教育更主要的在于孕育学生的潜力,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后继无力”的状况。

(三)坚持多读多写

多读多写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时至今日不仅没有落后,反而更应坚持,从而发挥其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最大功效。对于多读多写,这里不做概念的阐述,仅提三点要求。

1.“读”“写”结合

“读”和“写”看似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但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即是对读写结合的最好诠释。“读”可以为“写”积累语言与情感,提供方法与技巧;“写”可以为“读”增添趣味与动力,促进思考与感悟。当然,“写”既包括语言表达,也包括书写(即练字),“读”与“写”的真正结合,才是语文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

2.“质”“量”并重

无论是“读”还是“写”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同时更要有一定“质”的追求,两者不可偏废。为此,我们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读写方面的“量”与“质”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质”“量”并重,提高实效。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读”与“写”方面的指导与协调、检查与评估,让“读”与“写”和谐共进。

3.“内”“外”兼修

这里的“内”“外”兼修,至少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课内与课外的协调,语文教学中经常提到的“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以及“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该得到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二是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提升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优化同步落实,使学生通过多读多写有效提高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四)强化学以致用

语文学习最需要“学以致用”,只有在运用中学生才能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感受到语文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踊跃展示

踊跃展示是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三点基础要求之一,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大声表达,积极展示”,其内涵是丰富的,我们必须很好地领会并付诸实践。在这里,我更想把这种展示作为学以致用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过程中,综合运用自己的各种语文素养,来更完美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学习的成果,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的过程就是在“表现”,而这种“表现”,就是在用语文,就是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过程。

2.创设情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用语文,是语文实践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创设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语言的积累、运用和发展,从而达到特定的语文素养发展目标。创设情境是重要的,运用好情境则是更重要的,需要我们老师倾注心血,发挥才智。

3.融入生活

学生的生活理应是丰富多彩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应是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应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应该融入生活之中,融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之中,享受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要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借助于“语文”拥抱生活,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做到生活“语文化”。

主办单位: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苏ICP备17020594号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银河路21-1 邮编:226300 电话:0513-68016679 信箱:tzjsfzzx@163.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