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施意见
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强化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品位。通过语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水平,增强文化底蕴,增长人生智慧,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课内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班级、学校加强校园读书文化建设,创设温馨和谐的读书环境,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校园的最佳风景,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成为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三、活动要求
1.各校成立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和教研团队,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方案和课外阅读工作计划(学校读书计划、班级读书计划、学生读书计划)。
2.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要体现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指导教师要有备课笔记。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3.学校正常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班内设立图书角并保证数目定期更新。
4.班级、学校每学期开展读书专题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竞赛等)。
5.班级、学校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常态化宣传阵地或展示专栏。
四、推进措施
1.全力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各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校园成为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要加强硬环境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书画、读书活动标语、名人名言、学生亲笔书写的名言佳句等装点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的布置也要符合书香校园建设的要求,同时也要体现班级特色,要有班级读书标语,要有班级图书角,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自觉与书交友,自觉遨游书海。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学校领导、教师都要成为读书的楷模,让教师的读书热情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学校开辟读书专栏橱窗,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感悟”、“读书心语”、“读书笔记”等文章。各班级黑板报可以开辟“书香园地”,定期展示“好书推荐”、“每周一背”、“书海拾贝”等内容,交流学生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台(站),定期播放学生自创的一些关于读书感受的文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读书环境。
2.精心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各学校、年级要科学论证,根据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水平,精选和推荐健康向上、质量较高、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既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更要注重阅读的“质”,保证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语文课外读物,可以参考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背诵(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其他书目(篇目),可以商议推荐。
各学校、年级要指定明确、具体的阅读书目,阅读书目中要包含指定书目和推荐书目,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自主选择课外读物。
为了保证书源,各校要继续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要继续认真做好定期、开架出借工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图书。要做好新增图书及时上架与推荐介绍工作。各班级要建立并完善班级图书角,不断扩充数量,逐步完善管理,发挥其补充作用。各科老师要做好优秀读物的推荐工作,鼓励学生及其家长购书,争取设立“家庭图书室”。
3.科学优化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科特点,有效开展阅读指导工作,每位教师在读书活动中要下到班级与学生一起阅读。在维持好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从读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语文教师要每周从语文课或语文实践活动课中专门安排一节课用作课外阅读指导,或开展课外阅读专项活动,做到时间保证、场地保证、指导保证、活动保证、成果保证。
各校、各语文老师要加大课外阅读指导研究,进一步提升理念,掌握策略,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效率。研究的内容可以是最基础的问题,如“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也可以将课外阅读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来,使之成为学校课程,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阅读策略与技巧、读物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更鼓励学校、教师将课外阅读指导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借助于教育科研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质效。
4.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阅读实效,各校、各班级要科学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如班级读书会、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交流读后感、撰写读书笔记、诵读优秀美文、百科知识竞赛等,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各校要定期开展“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评比工作,树立读书典型,进一步完善读书活动的激励机制。
各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确保收到实效。
5.有效落实课外阅读评价
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学校课外阅读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
各校、各班级要按照学校读书活动计划,根据学段必读、选读、自读书目,有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教研室、各教育督导组在教学调研中要加大学校读书活动的检查力度,及时总结,促进提高。
除了阅读考级外,学校组织的语文学科质量检测中要有涉及课外阅读的考查。各校每学期要安排一次专门的课外阅读测试,并将测试成绩计入学生语文成绩之中。
各班级、各学校要经常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推荐发表学生作品,促进学生阅读。区、片在开展相应展示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检查、评估,发现、推介先进典型、成功经验,以促进全区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