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顾霞
教学内容:江苏国标版第九册教科书第47—48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关键:结合现实情境,自主探索,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
一、复习引入,回顾旧知
1.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肯定与整数的加减法有密切的联系,让我们先来算几道整数的加减法。
15+24= 15元+24元= 76-3= 76角-3角= 5+4= 5元+4角=
(1)为什么这里的5不可以直接加4?(单位不相同)
(2)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对,从个位算起,也就是从末位算起。
激活经验:星期天,豆豆和果果相约来到超市买一些文具。他们来到促销区域,挑选他们想要的文具。以上是他们买文具的时候小票上的数学信息。
(1)根据这两个单价,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一个圆规和一个修正带一共要多少钱?一个圆规比一个修正带贵多少钱?
(3)列式: 2.45+7.50= 7.50-2.45=
(4)再来看一看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3. 师: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那这些数都是小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小数加减法》。(揭题,读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师:看一看这两道算式,用以前学过的估算的方法,你能知道结果大约是多少吗?(师板书)
如果要用利用竖式准确计算,你能知道如何计算吗?那我们紧接着就一起来探究如何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请听合作要求!
合作要求:
算一算:请列竖式计算。
试一试: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计算过程。
说一说,与同伴交流想法,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上台展示。
师:听清楚合作要求了吗?现在请开始探究活动,时间5分钟,也就是你的作业单上探究活动一和探究活动二。
2.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师:这两位同学在认真的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嗯,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想法:
(1)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2)借助数位顺序表算一算
(3)借助小数的意义(方格图)画一画
(4)竖式计算
比一比: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法和减法,谁来说说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最后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计算完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别忘了计算结果要点上小数点,能化简的要化简)
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单》的“小牛试刀”
(2)集体订正
拓展提高
豆豆和果果到超市还买了一些其他的文具,但是他们的小票被弄脏了,你能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求出被弄脏的部分的数据吗?
完成《作业单》的“技高一筹”
(2)集体订正
三、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和同学分享一些什么知识?
师:你知道了我们的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那我们学习今天的小数加减法,之前还学习了整整数加减法,那它们的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而相同数位对齐也保证了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评价
重视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合理利用,借助多元表征,让学生充分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总结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领悟小数加减法其实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的过程中,激发生生互变、生生互促,学习自然发生,思维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