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养正首页 > 六年级 > 正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蜀鄙二僧》

发布日期:2025-03-17 来源:

蜀鄙二僧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于艳梅

【学习内容】

文言文《蜀鄙二僧》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文言文。

2.理解文言词汇,简要叙述故事内容。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会朗读文言文,在自我品悟中培养语感。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句意、文意

【学习难点】

从浅显的故事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学习准备】

完成预习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论语》中的两句话,在复习旧知中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拿出学习单,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2.汇报预习成果。

①朗读课文。

②理解关键词句。

③根据注释,说出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预习指南”的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激励学生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提升学生自我设计学习的能力。组内交流既是学生大胆展示的机会,也是自我调节、共同进步的举措。

三、梳理课文内容

1.找出文中的两组对话,练习朗读。

①从对话中读出贫僧和富僧内心的想法----都想去南海,而他们的做法有什么区别呢?(对比)根据你的揣摩练习朗读。【板书】

阅读补充资料,体会西蜀到南海的艰难,分角色朗读。

2.故事的结果如何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板书】

3.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找到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的原因吧!从文中画出来,并读一读。

4.这个故事出自于清代彭端淑的文章《为学一首示子侄》,文中还写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用浅显的故事指点晚辈的学习,你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出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从对话入手,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注重朗读训练,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共情。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故事,创作属于自己的名言

五、课后作业

【执教者简介】

于艳梅,从教28年来,潜心乡村语文教学工作,突出基础性,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种文化自信的种子。曾多次执教公开课,2015年通州区语文教师赛课一等奖,2016年通州区品德与生活赛课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