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春夜话 第1期
姜亚民 编 2014年6月18日
编者的话
在春意盎然的蕊春园,带着花繁叶茂的憧憬,抱着桃李满园的期望,借着皎洁的月色,趁着难得的空闲,年长的老朋友,想跟亲爱的年轻朋友、可爱的小朋友聊聊天,唠唠嗑,说生活,议教学,谈人生,话梦想……你们愿意吗?咱们就从今天开始吧!
【教育会所】
趣者为师
姜亚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最需要兴趣。但是,当下,在名利物欲的冲击之下,在精神雾霾的侵蚀之下,在繁重工作的压力之下,不少教师对教育的兴趣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有的因教育之艰难而兴趣逃离,有的因职业之辛苦而兴趣退化,有的因工作之乏味而兴趣消沉,那种教育无趣、职业厌倦的情绪在教师队伍中有所流露,有些教师面对外界的高收入、低付出已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甚至“一师难求”,而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甚至育人跳槽。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倾向,值得深究的大问题。
教育与兴趣血脉相连,息息相关。一个人的兴趣不仅反映其对某种事物的喜好情绪,而且体现了其价值观的取向和追求。教育是特别有乐趣的事业,是教师从事的一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职业。教师天天面对的是天真、活泼、幼稚、无邪的孩子,开展的是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经历的是成败得失的体验,课堂上演绎的都是儿童成长的故事,师生每天收获的是成功和快乐。其变幻不定,奥秘无穷,趣味无限,充满了神奇和魅力,是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神秘领地。教育对教师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教师对教育的喜好,就像老鼠爱大米。教育又特别需要对教育感兴趣的人来担当。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师从事这项伟大而艰辛的事业,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支撑,而且需要旺盛、炽热、持久的情感来维系。如果没有兴趣,就难以甘心奉献;如果没有兴趣,就难以执着求真;如果没有兴趣,就难以锐意创新。兴趣在教师教育生涯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兴趣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兴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你专注神往,心迷情痴;兴趣具有高浓的粘合力,让你不舍不弃,忘我投入;兴趣具有无穷的内驱力,让你乐此不疲,锲而不舍。教育兴趣犹如一位大师,让你知识渊博,教艺精湛,课堂精彩;教育兴趣又好似一双大手,不断将你推向成功、进步和发展。不仅如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育兴趣还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师的兴趣会点燃学生求知的兴趣。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它犹如一把火,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正能量,而且可能照亮学生人生前进的方向,点燃他的伟大梦想。因此,教育兴趣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常态的情绪体验,而且是教师可贵的心理品质,超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对教育的兴趣,应该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学工作、教育对象、及所教学科发自内心的喜好和热爱。这种兴趣既是专一的,又是多元的、广泛的,它具体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感兴趣。学生既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又是自己的合作伙伴,还是自己的教育成果。热爱教育教师必然喜欢孩子。他们关爱所有的孩子,喜欢孩子的一切,对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感兴趣。他们会用心去读懂孩子这本百科全书,从儿童交往中的不同表现,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课堂上流露出的不同表情,读准孩子的学习心理;从儿童不同的行为习惯,读透孩子的个性特点,……读懂孩子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当教师与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二是对所教学科感兴趣。教师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必须特别感兴趣。他们会以强烈的欲望、满腔的热情,细心读懂这门学科及其教材,了解它的性质、特点、内容、结构、方式、方法,真正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的内涵、外延,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懂得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特别是对自己所教的教材,要做到没有“没想过”的死角,没有“不知道”的盲区。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起来才能如数家珍,对学生的问题才能对答如流。三是对课堂感兴趣。课堂是师生融洽相处的会所,展示智慧才能的平台,演绎成长故事的舞台,也是教师最感兴趣的地方。教师喜欢课堂,,如同演员喜欢舞台,球员喜欢球场,画家喜欢画室。教师一旦走进课堂,就会兴趣盎然,精神振奋,激情四射。他们会热心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用心关注学生的各种表现,精心处理课上出现的新问题,细心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用自己的精心换取课堂的精彩,用比别人多的付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收获学生成长的喜悦。四是对一切感兴趣。教学分科,教育无界;学科专一,知识多缘;学生爱问为什么,教师须是“万事通”。教师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扫兴,教师尴尬。理智的教师自然会对一切感兴趣。只要是教学可能涉及的知识,只要是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只要是对学生成长可能有用的东西,无论是古今中外,无论是自然社会,无论是天文历史,教师都会发生兴趣,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拥有大量教育资源,课堂上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兴趣广泛,喜读书,好问人,爱思考,是优秀教师的共同特征,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
教师的教育兴趣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逐步发展起来的,培养教师职业兴趣、提高教师兴趣素养是一项亟待加强的工作。首先,要引导教师建立教育志趣。教育兴趣,跟一般兴趣迥然不同,不仅拥有明显的喜好心理倾向和旺盛的激情,而且具有明确的志向性和顽强的意志力,所以教育兴趣实际上是教育志趣。一个人对教育的兴趣,也许是小时候从自身的感受中萌生的,也许是在读师范时形成的,也许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只有当这种兴趣是从教育与人生的价值观出发的,并且成为自己稳定、持久的心理追求,才能表明自己已经真正建立了教育志趣。教育志趣又是经得起考验的兴趣。建立兴趣容易,保持兴趣困难。在教育生涯中可能有许多因素干扰、伤害教育兴趣,我们要做到心净气正,情感专一,从一而终,爱教永远,不因事业艰难而分心,不因工作辛苦而走神,不因生活清贫而移情,对教育始终心迷情痴,激情燃烧。其次,要激励教师感受工作乐趣。俗话说,“乐在其中”,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感受其乐。兴趣往往源于平常的、不经意的、细微处的小惊喜,当其自己觉察、体味之后,便会越发感兴趣。因此,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每个教师要善于从不经意、细微处用心捕捉和体会教育的乐趣,如从与儿童的一次聊天感受与人相处的快乐,从一个问题的讨论思辨,发现儿童灵性的神奇,从一个教学细节设计的成功品尝工作的甜蜜,从学生的一点进步收获自己付出的快乐……这样,你对教育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你对教育的情感就会如胶似漆。第三,要为教育兴趣加油助燃。教师的教育兴趣也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来激发和滋养,需要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来培养和优化。政府和社会要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政治地位,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气氛,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围绕“教育兴趣”这个话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如教育兴趣研讨会、快乐工作心得会、教育趣味故事会,让教师交流教育兴趣,畅谈职业幸福,帮助教师提高教育兴趣素养。
我们有理由深信,只要广大教师对教育始终充满兴趣,造就人才的千秋伟业就大有希望,千百万追梦人就会层出不穷,复兴中华的“中国梦”就能梦想成真。
【儿童乐园】
让孩子童年有梦想
姜亚民
童年是孩子开始做梦的地方,童年是孩子做梦的季节。为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放飞梦想是父母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更多的孩子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把梦想的种子播种在每个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们从小读懂自己的梦想,将梦想与自己的生命相伴,在追梦过程中茁壮成长,长大以后美梦成真。
俗话说,日有所见,夜有所梦;日有所为,夜有所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生活的影子,梦是事情的延续,梦是思维的张开。梦想虽然不同于梦,但是同样需要生活和经历为基础。我们要让孩子有梦想,就要结合平时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为孩子创造做梦的条件和机会,把孩子悄悄地带入梦乡,把梦想的种子悄悄地播入孩子的心田。我们可以结合英雄楷模故事,激发孩子当英雄做模范的向往;可以利用科技飞跃发展的事实,激发孩子成就大事业的渴望;可以联系父母亲的职业和工作,激发孩子对未来职业和工作的期许;可以利用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激发孩子对精彩人生的期盼;可以通过参观现代化生活图片,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既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时机,又要善于循循善诱,悉心引导。当孩子不好意思或者不敢说出自己渴望的时候,我们要用信任的目光和热情的掌声,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梦想;当孩子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心愿的时候,我们要通过耐心的追问、意思的概括、词语的更换,帮助他他们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梦想;当孩子未能产生欲望的时候,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启发、暗示,引导他们发现和点燃自己的梦想……总之,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梦想。
孩子的梦想,与成人的梦想不一样,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应当读懂孩子的梦想,正确对待孩子的梦想,妥善保护孩子的梦想,帮助孩子不断提升自己的梦想。孩子年小幼稚,受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影响,他们的梦想一般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不高远,多具现实性。比如,有的渴望天天能吃巧克力,有的渴望能穿上美丽的裙子,有的渴望将来有“宝马”,有的渴望长大住大房,往往偏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期盼。二是不清晰,具有模糊性。比如,有的说不清自己长大当什么人,有的道不明自己将来做成什么事,更谈不上未来对国家和民族有什么报效,往往对自己的梦想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轮廓。三是不稳定,颇具可变性。比如,今天想长大当老师,明天想长大当医生,后天想长大当解放军。他们的梦想,常常是朝三暮四。四是不切实,尚有幻想性。例如,有的梦想自己将来驾驶飞机上月球,有的梦想自己长大能用机器人代替人的一切。他们的梦想似乎不切实际,甚至有点荒诞可笑。对于孩子们流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梦想,我们大人不要妄加评价,更不能批评讽刺,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梦想,体会其合情合理性;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苛求孩子的梦想,适当降低梦想的起点。孩子的梦想,只要是有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我们也不能用大人的梦想代替孩子的梦想,这样的梦想即使高远,但对孩子来说也只是无本之木,空洞的口号。对孩子的梦想,我们应当悉心引导,逐步提升。孩子的梦想,不论是远大目标,还是微小心愿,都是值得珍视的梦想。我们要启发孩子逐步懂得,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以生计为范围,不以享乐为终点的梦想才是高远的梦想,使自己的梦想,或包含对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寻,或包含真善美爱的追求,或包含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利益的关注,把自己个人的梦想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联系起来,使中国梦成为自己最伟大的梦想,将个人梦想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不断提升自己梦想的价值和意义。
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梦想,并不意味他们真正懂得梦想的涵义。我们应当引导孩子逐步懂得梦想的涵义及价值。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梦想不是梦,梦是人睡眠中大脑皮层的表象活动,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而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人类最天真最无邪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它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我们所说的个人梦、中国梦中的“梦”都是说的“梦想”。其次,要让孩子知道,梦想不同于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是有根据的、合理的理性思考,而梦想是浪漫的情思,但高远的梦想却是理性信念的投射。理想是方向,梦想是彼岸,如同大海中航行的船,灯塔是理想,而最终停靠的港湾是梦想。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梦想主要有三类:一是个人梦,即每个人自己的梦想;二是职业梦,即各行各业的不同梦想;三是中国梦,也叫人民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我们还要让孩子逐步体会梦想的价值。一是梦想像望远镜,使人明确目标。你渴望得到的,就是你奋斗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奋斗的动力。二是梦想像巧克力,使人精神振奋。梦想是很美的,是浪漫的,是轻松的,它往往能消除人们心中的重负,让生活的路上充满欢愉。三是梦想像千斤顶,使人充满力量。梦想点燃了一个人生命的希望和热情,梦想催动了一个人奋起战斗的勇气和决心,梦想激扬着一个人无视眼前的任何困难,梦想鼓舞着一个人百折不挠,永不放弃。梦想是目标,梦想是振奋,梦想是力量,梦想如此美好,如此珍贵,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梦想。
我们要让孩子有梦想,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按照实现梦想的途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们应引导孩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1、要只争朝夕,从今天起步。梦想在于行动,如果没有行动,梦想就会变成空想、妄想。孩子们往往以为梦想是未来的事,现在不必着急。其实,实现梦想是万里长征。你一旦有了梦想,你就必须从今天开始行动。不等待,不停滞,让孩子每天扪心自问:“我今天向梦想出发了吗?”只有这样矢志不渝,只争朝夕,才能一步一步地走近梦想。
2、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梦想是个大厦,追梦行动只是一砖一瓦。孩子们往往好高骛远,看不起平时所做的小事。其实,追寻梦想,必须从小事做起。大事里包含着许许多多小事,每件小事都关系着大事。我们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添砖加瓦,才能构筑成巨大的梦想。
3、要勇于创新,以智勇开路。怎样逾越追梦途中的艰难险阻?怎样赢得行进中的加速度?这不仅需要吃苦精神和力气,而且需要智慧和勇气。孩子们往往没有这种认识和思想准备。我们应让孩子们知道,实现梦想需要勇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开山辟路。勇气是突破陈规陋习的力量,创新是独辟蹊径的向导。只有勇于创新,才能实现辉煌的梦想。
4、要持之以恒,以毅力坚持。追梦道路十分漫长,实现梦想不能一蹴而就。追梦的道路,既遥远又曲折,既不平坦又不省力,需要追梦人有耐心,有毅力。而这两点,正是孩子们普遍缺乏的,我们在引导孩子追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不屈不饶、持之以恒的精神。胜利总是走在坚持的后面,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就伟大的梦想。
总之,我们要引导孩子将自己实际行动与高远梦想紧密结合起来,记住自己的梦想,用梦想督促行动,用行动走近梦想,以梦想陪伴成长,以成长成就梦想。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有没有梦想,有没有梦想引导的行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我们应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国家的使命、人民的重托,让孩子们放飞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
【生活茶室】
过年
姜亚民
我已经度过66个年头,其他过年的情景,我已记不大清楚,但唯有儿时一次在乡下过年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使我永远不能忘怀。
那是五十多年前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当时我读小学六年级。家住石港东郊乡下的姑妈邀请我到她家过年,我非常高兴,一放寒假就从四安镇跑了20多里路赶到她家。
蒸糕、蒸馒头,是准备过年的第一件大事。可那年粮食紧张,很少有人家蒸糕,多数人家只能蒸点馒头。姑妈和邻近的十几家乡亲合请了一位师傅,在西边的一家人家蒸馒头。蒸房里热气腾腾,大家脸上挂着笑容。姑妈给师傅打帮手,我给馒头点红点,我还偷偷地做了一个小馒头挤在笼里头。姑妈家蒸的馒头有两种,一种是褐色的麸面馒头,没有什么馅,那时买不到糖,只是放了点糖精;一种是白乎乎的白面馒头,里面包咸菜馅。麸面馒头是春节期间自家人平时吃的,白面馒头是招待客人的。馒头一落笼,只见满笼的馒头宛如一个个小白兔,又白又高,姑妈乐开了花,连忙拿出一个烫手的白面馒头塞给我,我吃着热乎乎的馒头,觉得无比的清香爽口:再看看帘子上那白、褐不同两色,更感受到人间的纯朴真情。每家馒头满笼,主人都要拿给大家品尝分享,我这个小客人,回回总是第一个拿到,那天,我的肚皮快撑爆了。姑妈和表姐把蒸好的馒头抬回家,马上拿出一些叫表姐送给两家没蒸馒头的困难户,又让感受到困难时期农村人间的脉脉温情。
过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准备各种好菜。腊月二十七上午,生产队里拉鱼,我跟着姑妈去看热闹。只见池塘里三四个捕鱼人身穿橡胶皮衣,站在齐腰深的池边压网,几十个男男女女在池塘的两边使劲拉网。起初水面没有什么动静,慢慢水面波动起来,一些被惊吓的鱼游上了水面。快收网的时候,只见许多鱼儿在水中慌游乱窜,糊蹦乱跳,岸上的人们欢呼起来。这次捕的鱼,估计有二百多斤,主要是鲢鱼、青鱼。队长和会计将鱼大小搭配,按人口分堆。虽然鱼不算多,但毕竟是“年年有余”,每户分得一堆,大家有说有笑地回家了。姑妈家分得大小四条,我拎着活蹦活跳的大鱼,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为了丰富春节菜肴,好好招待我和客人,姑妈请人把自家饲养的羊宰了,又杀了一只老母鸡。宰羊的时候,我无意发现表姐躲在墙角旁掉眼泪,大概是舍不得失去朝夕相处的小精灵。那年代买不到猪肉,油也非常紧张。姑妈又动脑筋,用胡萝卜斩成丁,和些面粉做成圆子,用羊油炸成油丸。姑母站在锅台前炸油丸,我坐锅台后烧锅拉风箱,闻到了一股股扑鼻的油香。她从油锅里捞出一个黄溜溜的萝卜丸给我尝尝,想不到味道真不错,既香酥油滑,又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它不仅让我看到了农民的盛情,而且品出了农民的智慧。
大年三十晚上,我在农村看到了一件新奇的事。吃过年夜饭,姑妈拎出一个蒲包,里面装着石灰粉,跑到自家门前的场上,把石灰包重重地拍打在地上,拎起蒲包,地上留下一个圆圆的石灰印。我好奇地帮着姑妈打了几个,我们一会儿几乎就把全场打满了石灰印。我问姑妈这是做什么?姑妈微笑着说:“这是米囤子。”“哦!”我突然悟到,这是农民期盼明年大丰收。我看着那一个个白乎乎的蒲包印,祝福姑妈家明年粮食满仓,丰衣足食。回到屋里,姑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包,再从里面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深情地说:“这是给你的压岁钱,你要用功念书啊!”我接过钱包连声谢谢,心情既兴奋又激动。过了一会儿,我偷偷地打开一看,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红纸,里面包着一张崭新的五角的人民币。今天看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但当时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因为我知道,它是姑妈用一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它可以让我买二十几枝铅笔或者六七本练习本。它不仅注入了姑妈对我的关爱,而且寄托着上辈对下代的期盼。
大年初一清晨,乡下家家户户点燃堆放在场边的芝麻杆、干竹枝和柏树枝,爆发出清脆的“毕毕啪啪”响声,散发出浓浓的芝麻、松子的清香,大大增添了农村过年喜庆的气氛,为农民送来了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祝愿。我被这美妙的响声拉出了甜美的睡梦,连忙穿衣下床,走出大门,听着这悦耳的响声,闻着这扑鼻的香味,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远比现在燃放鞭炮的效果和感受要好得多。
大年初一上午,我和姑妈全家人刚吃完团圆,舞苍龙说利事的人就赶来了,他身背一个布袋,一边手舞苍龙,一边口说吉利话,“苍龙苍龙点点头,你家吃穿都不愁,苍龙苍龙伸伸腰,你家田禾产量高,苍龙苍龙摆摆尾,你家日子过得美,苍龙苍龙飞上天,你家老人越活越年轻……”逗得大家乐呵呵,姑妈立马拿出十个白面馒头送给他。过了一会儿,又来了说利事的人,姑妈送给他一瓢大米。先后来了四五个说利事的人,好话听了许多,粮食送出不少。那时没有电视看,只有听广播。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姑妈端来一大瓢沙炒的花生、蚕豆倒在桌上,它们颗大粒满,是姑妈收获时精选留藏的。我们一边欣赏着广播里优美的民歌,一边品味着喷香的花生、蚕豆,感到十分的轻松、舒坦。
大年初一下午,邻居的小伙伴要去放风筝,表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我连忙尾随其后,跟着来到广阔的麦地。这个风筝足有三尺高、二尺宽,筝面上画有美丽的图案,装着大小不同的哨口。他们先选择好路线和方向,然后一人负责放,一人负责拉,我先去看放,再跟着拉的人往后跑。风筝飞上天了,发出悦耳的哨音,我们不约而同的欢呼起来。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稳,放风筝的小伙伴一脸的自豪,我羡慕地望着他们。他们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连忙把线板放到我的手中,吩咐我要牢牢抓住。我一接过线板,不由得向前走了几步,第一次从手上感受到了风的强大力量。我连忙站稳脚跟,吃力地握着线板,抬头凝视在蓝天白云中轻歌曼舞的风筝,遐想人间天上美好的未来,心里充满了无比的兴奋和激动。
我儿时在乡下过的这一年,如果与现在的过年相比,似有天壤之别,好像显得不那么富有,不那么热闹,但我却感觉过得有滋有味,有趣有乐,特别是让我从姑妈家过年这个窗口,看到了中国农村淳朴、优美的风物人情,很受感动,很有收获,值得留恋,值得回味。
打字、校对:姜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