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培育站 >> 正文

乡村培育站

读《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有感

最近拜读了王荣生教授撰写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这本书资料详实,逻辑严密,论述深刻,时有洞见,读之大有裨益。虽然内容有的比较深,读起来也比较吃力,但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了我对教学的思考,对教什么、如何教等本源性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有信心开展好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什么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来想的都是怎么把课上好,执着于教学的艺术,关注的是教学的方法,过于注重“怎么教”,而王荣生教授打破了这种传统,提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注的重点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王教授指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土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这就告诉我们,评价一堂课的优劣,首先要考察的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内容。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内容不对,那也是南辕北辙,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王教授认为“备学生”和“备教材”是统一的,正是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备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本来含义。其他学科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合宜的教学内容,必须是正确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教学内容确定性的基础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公认的教学内容,是必须有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主要是“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吗?是共识的“语文教学内容”吗?学段有确定的“语文教学内容”吗?是专家和教师公认的正确的教学内容吗?负责人的语文教育研究者,竭力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援,但“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很不幸,是实实在在每天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语文教师自己去解答

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学情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如何研究学情是我们应该进行探究和思考的地方。世界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存多元多样化发展,学生受外界影响也越来越多元、多样化,跟十几年前学生完全不一样,甚至跟几年前都不一样,教学内容也应该跟上多远、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适应不同学段、不同情形、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

二、语文怎么教

人们常说教师像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教师要把“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草”吃下,消化吸收,才能把“知识的奶”更好地传递给学生,而不是指望我们的学生去吃草。教师要有先学习、理解的习惯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也是帮助自己的成长。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地把原来“模糊”的东西变成“清晰”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原来“不可教”的东西变成“可教”的。教材选择的课文都是经典作品,对一篇经典作品,做什么样的阐释,用什么方式,什么态度来阐释呢?答案是研究。同样,对例文、样本、用件,例什么、做什么样、拿来派什么用场呢?答案也是要研究,而且要下大力气好好地加以研究。什么教学点的选择就是我们教师根据学情去研究得来了,需要我们进行研究。以研究的态度进行。

为什么学习课文,是因为作者的经验与我们不同,意识独特,我们才需要去读作品,才能够通过其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譬如说 散文的精妙处,就在于细腻,在于丰富,唯有通过个性化的语句章法,我们才能感受、体认、分享它所传达的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学生也有其独特的感悟,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理解来感受出发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像我们老师备课时所经历的那样,让学生也经历文学作品多元理解的阅读过程。

上课时想要挥洒自如,备课时就要仔细经营。一堂课如何开头,如何承接,如何推进,如何收束,何处设计悬念,何处求照应,何处掀波澜,等等,都跟写文章一样,在下笔之前要周密考虑,做到成竹在胸。这就要我们上课之前下好功夫,提前准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