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幸参加了南通市小学数学“新课标与高效课堂”专题研讨会,听了8节课和两个讲座,我有很大的收获,尤其是听了徐卫兵校长的讲座,收获颇丰,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美国著名数学家柯朗(R·Cournt)在名著《什么是数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今天,数学教育的传统地位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数学教育有时竟变成一种空洞的解题训练,这种训练虽然可以提高形式推导的能力,但却不能导致真正的理解和深入的独立思考。数学研究已出现一种过分专门化和过于强调抽象的趋势,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学一学新修订的课标,看一看科朗的这段话,我不禁有几分喜悦。虽然,我们的数学教育不太理想,但我们有热情,我们在努力。课标的前言中,一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醒我们从机械的解题训练中解放出来,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有了许多让人振奋的改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的提出更加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强调让儿童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经验。而课标的总体目标的第二条强调让儿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人格的独立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标总目标的第三点: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思考和改进?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教材上很少出现,教师研究的也是寥寥无几,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常常止步于最庸俗和低级的日常计算。
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可能也是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想过的问题。我们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进行渗透?
特别难的是第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难以衡量,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我认为这一点特别重要。一个人,因为喜爱而有内驱力,因内驱力而努力研究,不知疲倦,从中获得数学的乐趣。很多数学教师都认为数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应用,所以,我们目前的数学教育培养不出数学家,不能让儿童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探索的乐趣。
我们的数学拓展阅读,做得很不好,国内所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数学拓展书,加起来大概不超过几百本,而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的,更是寥寥无几。国外,与教科书配套的,还有很厚的拓展阅读材料,非常精美、有趣,适合孩子阅读,我们没有人做这个事情,我们的孩子,除了数学教科书,就是用于习题训练的辅导书,让孩子越学越痛苦,越练越厌恶。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喜爱被一天天地消磨,试想,有多少学生离开学校后,还会有兴趣翻开学过或者未曾学过的数学课本?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有了些许的调整,很多人都认为是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离真正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举个简单的例子:8节课中有一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这节课我没有听到,但这个教学内容我很熟悉。我个人认为,这个内容相当难,其难度甚至超越了乘法的口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如“75-7”的题目,首先要在大脑中判断个位上5-7够不够,然后再从十位上借一当十,与个位上的5合起来减7,得8,第三步要算一算十位上,7退1变成6,最后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在大脑中整合出得数。每一道这样的减法,孩子都至少在大脑中进行这样四步思考,所以孩子们算得很慢。然后我们为了提高孩子的速度,就不断地进行训练。事实上,我们的教学过程还是在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解题训练,甚至是继续训练。孩子思考问题的时间与机械训练的时间相比,不知道能不能打成一个平手,我所目睹的现实是非常严重的倒挂。
新课标的理念是好的,离真正实现这些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