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要让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乏很多题目都是根据生活演变而来的,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就是把题目读一遍或者把挂图出示出来,会产生课堂与生活脱节的感受,很难将其中融合起来。课堂中有很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实这就是一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动手解决,往往有时候怕麻烦将这一部分简单的进行处理,效果并不好。
有几次我事先准备好活动中要用的材料,并设计好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活动之前向学生有所交代,虽然繁琐了一下,但效果非常好。比如在上《找规律》这一课时,帽子和木偶的搭配的问题,如果单凭你在黑板上画和演示,很难引发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内化成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我给每一桌都准备了木偶和帽子自己动手搭配,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联系以往的生活实际经验,得出结论。再进行总结怎样搭配才不遗漏不重复,从而得出要有序的去找,具体的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解决生活的中的实际问题。又比如在《对称轴》这一课时我事先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这堂课主要就是花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分别各是几条对称轴,学生学得很轻松,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要比你告诉他来得印象更深。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通过小组摸球的游戏感受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看来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合理的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