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针对课本知识,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每一位学生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又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已。教师对学生们有创意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耐心地倾听,在给予辩证地评价和鼓励的同时,要适时地加以引领,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自己的成见,提升自己的感悟。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如:在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时候。一位同学兴奋地站起来说:(30,45)=30÷2=15时,回答令我吃惊!“你是怎样想的?”他自豪地说:“我发现45×2=90,是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把30÷2=15就是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面对这奇怪的解法我没有立即肯定或否定,而是把它作为“生长性”资源。面向大家问到:“你们认为呢?”在同学们或肯定、或迟疑中拉开了研究的序幕。经过验证和推广,这种解法是正确的,无形中既保护了孩子智慧的火花,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倾听,让我们及时捕捉到即时“生长性”资源,这种资源就是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