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出发,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数学。
刚教完“2、3、4的乘法口诀”,我布置家庭作业是:让家长出两道与今天内容有关的乘法应用题。
第二天,我就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昨天的家庭作业,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出的题目很好,老师很喜欢。大家就在小组内好好交流一下,看看组内其他同学的题目你也会做吗?”同学们你读我的、我读你的,你考我、我考你,气氛很浓。在班内汇报时,林文同学说:“我们组的何一诺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只老虎重7千克,3只老虎一共多少千克?’我会解决,因为是求3个7是多少,所以是3×7=21(千克)。但我就觉得一只老虎才7千克,太轻了。”我愣了一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乘法应用题,可学生已经懂得从是否符合生活实际这方面去考虑问题了。我先是表扬他,之后提醒同学以后出的题目也要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我话才说完,林文同学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何一诺出的这一题更不符合实际。‘一只兔子重3千克,一只小鸟的重量是兔子的4倍,这只小鸟有多重?’一只小鸟怎么会比兔子还重呢!”我说:“‘一只小鸟的重量是兔子的4倍’是什么意思啊?”他接着说:“意思是说1只小鸟的重量等于4只兔子的重量啊。”我问他:“你怎么就认识‘倍’这个新朋友了?”他很自豪地说:“妈妈教我的。”我再次肯定了他的妈妈。经过林文这么一说,当时我们班很多同学也就初步了解了“倍”,还有几个同学紧接着还编出这类型的应用题了。
这节课,看着同学们快乐地对各类型的乘法应用题有了初步认识并进行了解答,我对后面的应用题教学有了很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