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数学教学与阅读能力相结合的四种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小学生求知欲强,对感兴趣的事特别投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不愿读到愿读、乐读。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只老海龟出生于1896年2月29日,到今年它已经过了几次生日了?当学生算到是28次时,教师告诉学生答案是错误的,并用多媒体出示一份关于四百年一闰的阅读材料,学生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答案是错误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咬文嚼字,指导阅读方法。

数学由于自身特点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题目、数学概念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地推敲,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出示了两道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增加45厘米,宽不变,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增加到45厘米,宽不变,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反复阅读,找到两道题的差别,再分别解答。学生初看(1)和(2)没有什么差别,仔细审题便会发现:第(1)题中“45厘米”前面是“增加”,而第(2)题“45厘米”前面是“增加到”。第一题中现在长30+45=75(厘米),第二题中,“增加到45厘米”是指增加后的最终长度是45厘米。通过咬文嚼字地指导,学生指导阅读题目时应该认真审题,不放过每一个字,保证思维的严密性。

三、鼓励质疑,培养阅读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内容时,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要敢于质疑,在质疑中理解。例如学习《商不变规律》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删去“同时”,结论还成立吗?(2)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情况会怎样?(3)零为什么要除外?

四、课外延伸,提升数学素养。

要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课内读,更要课外读,不仅要读课本,还要学会选择参考读物。我们一方面结合教材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另一方面亲自从网上或要求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些没有见过的数学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延伸学生的阅读空间。对一些“征解问题”先让学生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根据学生交来的该组征解题的解答,挑出解题方法巧妙,解题思路独特,不同于教材和一般教学参考书上的具有典型性创新性的解法,请学生自已到讲台上作“老师”。这样就逼迫绝大多数学生在课下翻阅许多教学参考书,并要为此大动一番脑筋。

总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应继续深入研究,寻找学生阅读的最近发展区,使我们的指导更趋于科学、规范,为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