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挖掘文本资源,习出无限精彩(一)

作文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且将永远探讨下去,就像爱情这个主题之于艺术一样,具有永久的研究价值和探索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辟练笔天地,读写结合,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能力。新的苏教版教材选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在继承人教版教材一贯的典范性标准的前提下,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材在“读写结合”上采取了“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编写策略。所谓“长短结合”,是说一方面要致力长期积累,“多布云彩”,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要因“课”制宜,搞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所谓“大小结合”,是指既有专项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小练笔”。

一、抓情节空白处,充实文本。

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1.抓人物刻画入手

俗话说,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发掘,也能显出“风韵”来。如《穷人》一课中,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揣摩桑娜的内心想法,动笔写“内心独白”。

2.抓事件叙述入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的有些内容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文本更丰满。如《狼和小羊》的结尾,“说着,狼就向小羊扑去……”在教学时,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小羊有没被狼吃掉?如果吃掉,小羊是如何苦苦挣扎、奔逃,最后不幸丧生于狼的魔爪之下的;如果没被吃掉,小羊又是如何巧妙的设计,死里逃生,或者是惩治恶狼的。

3.抓景色描写入手

布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化处理的一种策略,文章布白处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读写创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补白”的过诗的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和录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瀑布雄奇壮美的景象。空白”中的景色描写,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翱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