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在生活的场角到处可见,但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却能折射出令人堪忧的教育现状。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
一日,中英学生六十人来到麦德龙超市,他们主要购买食品以及一些生活日用品。等他们买好出来,天色骤变,下起了倾盆大雨。司机把大客车一直开到超市出口,这帮学生迅速地、一窝蜂地冲上车来。
当时有一个情况:中国学生每个人都拎着一个甚至两个麦德龙的大塑料袋,悠闲自得地轻轻松松地走上车来,有人袋子里甚至只有一支牙膏而已!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英国学生们却都是双手抱着自己买的东西,带着轻松满意的笑容很不轻松地走上车来。有的小伙子买的东西多一点,双手抱不下,干脆用嘴叼着,样子很滑稽缺又很可敬。
此景,令人费解。英国为什么不买塑料袋?是他们钱不够吗?很显然不是,他们的经济实力要远远强于在一起的中国学生。是他们吝啬吗?很显然也不是,他们很多时候出手是相当阔绰的。事实上,他们不买塑料袋,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把买的东西拿到车上,没有必要再花上额外的五毛或者一块去购买超市的塑料袋。
可见,两个国家的学生,其思维的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区别,更能反映出两个国家在教育上的巨大差异性。
本国虽然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强调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告诫学生要学会节约,学会自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但是大道理一大堆,在具体的生活场景并中未体现出来。追究其因,理由简单,教育时没有真正的从细微处着手,未能落实到行动中。
西方国家,一直提倡节俭和环保,超市都不免费提供塑料袋的,需要时就必须拿钱来购买。这并不是为了赚取卖塑料袋的那一点点利润,而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塑料袋对环境有着很大的污染,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国家利用市场手段来提醒市民注意环保,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而不仅仅依靠一两条宣传标语和环境日的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值得反思的是,本国的环境教育,从学校到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环保的意识也已经妇孺皆知。就比如说塑料袋的危害,可以说几乎人人皆知,但为什么在生活中,仍然会发现飘零在到处的塑料垃圾袋?奇怪的是,大多数人对购买塑料袋很有看法,可为什么却又都不亦乐乎地掏钱呢?
由此可见,成文的制度条例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要比空头的教育观念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