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挥手之间

人是种能产生各种情绪的生命体。所以那天,我与坏心情不期而遇。

然后是去上课。那是堂很普通的数学课,主要任务是评讲习题。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甲队工作15天,平均每天铺路2.3千米,乙队工作25天,平均每天铺路2.2千米。问两个队平均每天铺路多少千米。解答这一道求平均数应用题应该不是难事,对他们来说。我这样想。

第一排有个男孩高高地举起了手。点他的名。他站了起来,以饱满的精神,面带着微笑,是那种自信的微笑,响亮地回答:“15×2.3+25……”“老师。”他的声音被打断。另一位男孩站起来说“用‘15×2.3’求甲队一共铺路多少千米不对,因为要求总数是要用‘每份数×份数’。”该男孩说完理直气壮地看着我。由于教改之后,新教材中已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所以上面这道应用题用“15×2.3”也是正确的。因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但是因为这批学生以前学习的教材是区分被乘数与乘数的,因此“总数=每份数×份数”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第一个站起来的男孩本还想说什么,我手一挥,示意他别再往下讲,为了和学生的一贯思维保持一致,我说:“用‘15×2.3’求甲队一共铺路多少千米可以吗?这个道理我们以前是讲过的。好,你来继续解答这题。”于是第二个男孩回答,第一个男孩楞在那儿。

我根本就没有那个孩子以辩解说明的机会,其实我本可以再讲一次“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来说明他的对的,可我偏偏没那样做。我本可以把这个问题处理得更艺术化一点,但是事实上我把这个问题弄得如此粗糙。甚至于在第二个男孩回答完之后,我补了一句:“用‘15×2.3’正是说明了他以前所学知识不扎实的反映。”回想,这话是有着讽刺的意味的。

接着往下评讲,突然我注意到第一个男孩涨红了脸,无声的哭了。我的心停在了那儿。

与其说人是具有可塑性的,倒不如说人性是脆弱的。

当我以一种大刀阔斧般的姿势打断他的思维,以烦躁的语气制止他的发言,变相地肯定他的回答的同时,我的那为人师的耐心、我的亲切、我的理解……呢?都消失了吗?难道可以仅仅因为心情就把孩子的微笑改造成哭泣?

做了什么,我?

孩子们想创造,想坚强,想学更多的科学和知识,那么给他一点时间,给他一份耐心,给他一份宽容……

我向那个孩子说明了我的歉意。

走出教室,正是黄昏,斜射的阳光以其安然和静谧的姿态铺洒着校园,改变着校园的色泽,包括我的心情,我想,有些东西是触入心灵和灵魂的,这种震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溶入血液,会改变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