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生态课堂极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态课堂的教学没有机械的模式,没有刻板的程序,它是不能预设,也无法预设。自然而和谐的课堂教学,展现了学生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猜疑、惊奇、争论、甚至吵闹、不满、否定等课堂“杂音”都是极其正常的,就如自然界间溪水之潺潺、炊烟之袅袅,有序体现在一种看似“无序”中,和谐体现在一种看似不“和谐”中,恰如鸡鸣狗吠中透露出村庄之宁静,谈笑风生中体现气氛之和谐。生态的课堂有“杂音”“曲折”那是生命自然成长象征,是知识动态生成萌动。
如,在教学这样一道题: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1:r=18.84÷3.14÷2=3(米),S=18.84×3÷2=28.26(平方米)。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解答?
(生1沉默,可能是觉得自己无法解释。)
生2:求圆的面积应该用公式S=πr2,生1做错了。
师:同意生2说法的请举手。
全班举手,教师默认。可教师话锋一转,生1的解答到底有无道理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S=18.84×3÷2就是C×r÷2即是C÷2×r=2πr÷2×r=πr2,你们看怎么样?学生中发出了“正确”的声音。教师夸上一句:“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生1兴致盎然,其他同学也都投以敬佩的目光,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如果教师不假思索,就会扼杀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互动”——生态课堂的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互动——利用合作小组进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后进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时,最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
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一位老师出示:有50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很多,他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可以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必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后记:
“远远的,课堂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远远的,课堂是一个希望。”让我们以生态的理念诠释我们的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命的本真,演译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