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论文随笔 >> 正文

论文随笔

孩子,我来教你学走路吧

孩子,我来教你学走路吧

——我心中的一个教育隐喻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朱丽

叶圣陶说,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学习就是走路”这一句话,一直在我的心海里回荡,久久不能平息。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每次父亲走在前边,我跟在后头,他的步伐大而且快,我必须两脚不停地划,眼睛不停地盯住他的那双破旧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赶。有一次,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比我的步子还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着我爬过去,或索性抱着我过去,但那天他心里不知牵挂些什么,等到我爬过桥,抬头一看,他已经“失踪”了。突然,我涌起一阵恐惧:“这条路来回已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

后来,“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忆,但呈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午夜时分,总算由远而近,传来了母亲苛责父亲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回到家竟还不知我早在半途就已丢失。”故事到这儿仿佛应该结束了,在责备父亲粗心的同时,我们可以大大松一口气:孩子总算回家了!然而,聪明的你一定会思考:父亲弄丢了孩子仅仅因为他粗心么?为什么这条“我”来回已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的路,会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这告诫我们,为人师者,走进课堂后不可以只给孩子们看到一个“脚后跟”而看不到回家的路!

“学习就是学走路”,这意味着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我们成人在某个时候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但这种“牵手”也是需要克制的,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放手”。否则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己走路呢?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我想,我们能否在让学生“学走路”的时候做到不要“热心过度”,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学习呢?想想以往我们的教学一直都是领着学生学习,想到我自己刚刚走上讲台时的作文教学。那时,每堂作文课我都细致辅导。我总是害怕学生不会写,每一次习作恨不得方方面面都讲到:写作文,要“虎头、豹肚、凤尾”。作文的开头要讲究方法:开门见山法、,物描写开头法,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抒情式开头法;结尾要有写作技巧:总结、抒情、意欲(本身这个字无可厚非,但是似乎可以改为犹)未尽;硬要求学生一篇作文字数要达到400字以上,修辞手法要两个以上,四字词语要用五个以上;甚至把好词好段印发给学生。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筋疲力尽。

记得有一次写《有趣的英语超市》,我以我班刚刚上的英语公开课一事为例,先讲如何截取片段开头,再讲如何渲染气氛,结尾怎么点题。自我感觉绘声绘色。结果交上来四十多份作文居然有三十几个的开头是:“‘Can I help you?’‘I’d like…’咦?我们班怎么这么热闹?来了外国小客人了吧?他们来买什么呢?还是跟我去教室看看吧……”看第一份,我兴奋;看第二份,我诧异;看第三份,我郁闷;再往后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走进教室,我问孩子们:“你们只会用截取片段开头么?”孩子们面面相觑,我难过得想哭。

后来,同事之间互相聊天,听说还发生过写好人好事全班几十个同学一起写捡钱包的,写自己最爱的人全写自己生病妈妈如何着急和照顾自己的,写风景优美就都是家乡的小河……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悲哀,也是做学生的不幸啊。是谁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谁让孩子不看前方的路?经过课改的洗礼后,我才恍然大悟:只看着父亲脚后跟的孩子,怎么能记住回家的路呢?

一直困惑着,不知道作文该怎么教……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我找到了灵感。

在一次语文课时,发现好几个孩子趁我不注意时,偷偷缩着脖子看桌底下。我不动声色地边讲课边轻轻走到教室后面,一看,好多小朋友的桌肚里放着校门口买的小金鱼缸,很小很小的金鱼,轻盈地游动着。我不由自主地走近,这些美丽的小金鱼深深地吸引了我,更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心。我让孩子们把鱼缸端到桌上,仔细地尽情地看。下课前,我让学生围绕这一事件进行自主命题习作。结果,有的写《教室里的“不速之客”》,有的写《可爱的小精灵》,有的写《小金鱼历险记》,还有的写《假如我是一条小金鱼》。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出乎我的意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拟题,自主表达,激发了孩子们习作的欲望。孩子们的语言潜力让我惊喜。

我明白了,作文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因素和语言素养,相信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大胆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表达,不只是讲解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抽象概念。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手写我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体现习作的个性而别具一格。有一个特别闷热的午后,下起了雷雨,孩子们兴奋地议论起来,我相机让孩子们观察天气的变化,男孩女孩不同的表现,大家的议论……然后及时要求学生写出雷雨的作文。于是便有了儿童诗《雨花》,《雨娃娃》;有了写景作文《哇!雷雨来了》;有了叙事作文《英雄救美》;还有小散文《雨 随想》……这样的试作,顺应了学生的兴趣,又没有约束,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多角度地选材立意,运用语言,发挥学生的写作个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后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教给学生适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摸索、错误、成长,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稍加引导,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是自己走路的过程,老师只能提供帮助但不能替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就是学走路,即学习就是一个自己学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鼓励、加油的作用……于是《家有“水浒将”》《舞动的小镇》《神秘的箱子》《当家,怎一个“累”字了得》等等充满个性的好作文层出不穷。当篇篇习作见诸于报端,孩子们欢呼雀跃,我高兴地微笑着。找不到老师的“脚后跟”,孩子也会走了,走得更好了!

是啊,我们要记住我们的角色是,一个孩子们快乐学习着的旁观者,一个孩子们茁壮成长着的引导者。学习是艰苦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是很复杂的,其实它是很简单的,就像走路一样。当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看得更远,得到别人的帮助进步也更大。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会更真实,更深刻。

学习即走路。我们在教我们的学生的时候,确切地说应是在引导我们学生学习的时候,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那就是我们身为教师的最大的成功了。

孩子的成长是在学走路,学习亦如走路——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和路线,他才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