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 家肖川 先生曾对广大教师提出过“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教师具备了这样的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六个学会中,摆在首位的便是“学会等待”,可见“等待”二字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占据着较高的地位,也在提醒我们每个教师在处理任何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时,需要多一份等待、多一份耐心,给学生留有一块心灵空间的余地,让学生在更多的呵护中成长!
班上的小男孩张乐由于出生时用药过多,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孩子的表现略有差异,学习上思维滞后、行为上相对缓慢。在所有家人与老师的关爱下,今天的他始终积极而快乐的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玩耍。“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和同龄人一样拥有享受教育之乐的权利。为了维持他稚嫩的自尊,我们几个老师常常需要特意“配合”他,在其他孩子们面前护住他的简单、快乐,让他同样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精彩!这让我想到那句直白而鲜明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我想在此稍作修改“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样或许更能表达我内心对教育的理解。
在一次重要的集体晨会时,整齐的队伍正在前进着,突然,张乐跑出了队伍,独自一人蹲到了草坪边,埋头摸索着什么。我疾步走过去,问道:“张乐,你怎么了?”他马上直起身子,昂着头说:“老师,我鞋带掉了!”“哦,那你系好了赶紧过来!”我丢下这句话便去追赶队伍、维持秩序了——因为领导们都在看着。当教育的对象在特定时期更多的需要关注群体时,往往容易使人忘却了以往对个别的关注。我恰恰在那一刻忘记了他的特殊,以为他会自己处理好赶过来。
当队伍排在操场上足有10分钟左右,他才颤悠悠的出现在我眼前,我这才看到他的鞋带松散着……“你是不是不会系啊?”我疑惑地问道。“嗯!”他很坦诚的说,丝毫没有害羞的表情。“那我帮你系吧!”说着,我很自然的帮他系起来,“不过,你本周的课外作业必须是学会系鞋带哦!你可以请同学或者我教你啊!”他听了,似乎有些信誓旦旦的点了点头。教育的渠道是颇多的,尤其是培养孩子的某种能力时,我常常会借助诸多外部力量来达到预期效果。
周五中午,我想检验一下他是否会打结了——因为此前,班长曾向我汇报过:张乐会系一个小小的结啦!于是,我便把他喊过来,让他给我演示:
只见他利索的抓紧两根鞋带,似乎信心十足,可是接下来的动作却变的艰难起来。估计他又忘了,我只好弯下腰,手把手慢慢的将鞋带凑到一起,穿过去。“你试一次吧!”我悄然说道。他此时慢吞吞的拿起鞋带,却不知道要放到哪里?我一边口头指挥,一边演示。终于这次只教了两遍,他就知道如何打小结了,我感到些许欣慰!尽管这是微乎其微的进步,可相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于其他孩子而言,这种让他受用终身的能力达成,谁又能说其教育意义甚浅呢?
可是接下来的过程让我很是棘手,无论我是怎样演示、手把手的教,他就是不知道要怎样将鞋带弯曲起来。我的耐心也许耗到了极点,直起身子很烦躁的喝了口水,他没有看到我的表情,依然执着的埋头练习着……此刻,我真的很同情他、很有些舍不得让他那么辛苦的练习。回想到课堂上我侃侃而谈的课本知识、津津乐道的人生意义……这些知识的积淀对他而言也许并不十分重要。师者,其内涵理应具备教会学生基本生活的能力!我只是希望,即便将来在学业上他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只要获得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教育的价值又何尝不是巨大的呢?就像花园里的花,我们不能去强求弱小的蔷薇开出如同牡丹那般硕大、艳丽的花朵,但只要它能像高贵的玫瑰那样让自己的生命怒放,岂不也为花园增添了一处别样的景致?花开尚有先后,每个孩子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亦会产生时间差别。想到此,我重又坚定了教他的信心。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和几个班委轮流找时间教他,并将“系鞋带”作为长期的家庭作业。也许是我们的坚持感动了上天,一个月后,他喜笑颜开的来到我面前,将鞋带解了又重新系上,动作有些迟缓,但终究是完成了。我突然就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激动的抚摸着他的头,大声的宣布:“张乐学会系鞋带了啦!”“耶!”旁边的孩子也嚷嚷起来。他很感激的看了看我,脸变得绯红,我知道他内心一定是乐开了花。
一瞬间,我感到在经历了漫长与煎熬的等待、坚持之后,突然降临的成功所带来的极大快乐。为师之乐莫过于看到自己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更莫过于学生自身创造的奇迹!或许从我们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接近成功的机会,也恰恰是这“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得我们拥有1﹪取得成功的可能。为了那1﹪的可能,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那磨练人意志的等待与坚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