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是老歌星?
通州区实验小学 李红霞
中午 ,我坐在教室里批作业。只听坐在前排的两个学生在聊歌星林俊杰。看着他们眉飞色舞,津津乐道的样子,我故意插了一句:“林俊杰是谁呀?”学生甲大笑起来:“老师,你奥托了!”学生乙则惊讶地说:“老师,你连这都不知道,他是著名歌星呀,我们很喜欢他的歌的。”我笑着反问了一句:“那你们知道陈景润是谁吗?”学生们相互看了看,摇了摇头。其中一生狐疑地回答:“他是老歌星吧!”我哑然。
受我们敬重佩服的数学家,曾经以他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和刻苦研究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他用自己毕生的智慧和勤奋论证了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使我们中国的数学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现如今,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比不上一个卖弄嗓子的小歌星?!
陈景润的生平资料在数学书第十册已有相关介绍,我本想提起大数学家,把孩子的认识层次提升一下,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摆脱肤浅与浮躁,没想到时隔一年,大数学家已从孩子们的大脑中彻底删除。哎!知识怎如此没有魅力?哼哼唧唧的靡靡之音却能抓住学生的心智。我们的课堂何以入生心?!
当今社会,电视、网络等媒介以其超大容量的信息充斥着孩子们的头脑。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弱,他们往往被这些媒介传播的花花信息所吸引,不管是有用还是无用,肤浅还是低级,都全盘接收,甚至效仿和沉迷。追星、网瘾、早熟等在青少年中屡见不鲜,有的孩子因此过早地走上社会,成为父母、社会的担忧。
在这种现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面临着一场拉锯战。教育和媒介冲击,谁能在孩子心中占据的地位高,谁就能主宰孩子的思想方向。正视我们平时的教学,偏向了知识的传授,只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思想的启迪,尤其是非班主任学科,重学轻理,几乎没有德育的渗透。而班主任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也往往只是在孩子出现了问题后,进行晓之于理动之于情的疏导,缺乏未雨绸缪的先见意识。如此下来,教育留给孩子的印象是肤浅的,短暂的,教育的力量是微弱的,难于深入学生的心灵。所以,当诱惑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我们的教育往往退居其后。
我们的学校教育,该给孩子留下些什么?仅仅是知识的积淀吗?没有了思想的支撑,知识的学习会失去内在动力。孩子在中低年级因为家校的压力,往往服从老师的安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厌学、叛逆、心理问题也随之增长,这样的学习怎能长久?没有了认识的升华,高深的学识也难于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大学生、知识分子犯罪经常耳闻,前几日南平医生屠杀无辜小学生的恶毒行为令人发指,殊不知,他曾经是老师家长心中的优秀生。有了高学问,又有何用?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身心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我们的教育何等重要,教师的责任何等重大。英国儿童十大宣言中的第一条就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因此,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从孩子成长的长远利益出发,我们更应该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思想指引。对孩子的教育,仅靠品德课的学科式传授还不能发挥德育的作用,各学科应该整体联动,认真发掘本门学科的人文因素,课堂上做到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孩子,以前人的学习精神感染孩子,并能坚持始终,不断强化;课外,和班主任一起留心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共同担当教育职责。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铸造坚不可摧的思想堡垒,让孩子远离社会上的低级趣味和浮躁,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