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是力透纸背的读。学生走进文本,需要教师的引领。让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未尝不可,但如果学生过不了河,教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就不妥了。有些教师只是泛泛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学生其实很茫然。教师要适时点拨,在“疑之路”上轻拨复捻,让学生看到朗读的“光明”,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并掌握读书的方法与规律。
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其中有一片断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师:西沙的海底有那么多的生物,你最喜欢哪一种?请读一读,通过朗读来表现你的喜欢,好吗?
生1:我最喜欢海参。(学生读“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时语速很快)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但你理解“蠕动”的意思吗?
生1:应该是“很慢地挪动”的意思吧。
师:是啊,海参到处都是,簇拥在一起,而且是“懒洋洋”的,是像蚯蚓那样动,没有移动得那么快吧,你再读读。(学生读,语速缓慢,有明显进步)
师:你一点就通,真能干。读书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实际,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读好。谁再说说、读读?
生2:我喜欢大龙虾,因为它很威武。(读“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读得很有气势,强调了“全身”和“挺”两个词)
师:你为什么要把“全身”和“挺”字突出出来呢?
生2:我觉得大龙虾可能觉得全身都披着甲,有耀武扬威的资本,所以显得很神气。“挺”是“很”的意思,这里的大龙虾确实很威武,所以我这样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大龙虾,谁也像她这样读读?(另外一位学生读,读得绘声绘色)
……
朗读忌讳淡如水。在学生读得过于平淡时,我提醒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课文的语境、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通过节奏的变化读出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较好地体会到了西沙海底的神奇和物产的丰富。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学会了朗读的一些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以后的朗读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回读和引读,能让学生反复涵咏,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回读,是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在感悟时不断重复朗读。在反复的回读中,人物的形象会渐渐鲜明,主题会层层突出。反复回读课文,是学生情感撞击的读,是叩开学生心灵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