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课堂诊断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学校:通州区实验小学 学科:数学 报告人:野霄燕

研究周期: 2012 年9 月1 日—— 2013年1月 31 日

项目

内 容

检查意见

数学课堂上,当教师或学生讲解完一个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两句话:“同学们,这个问题你听明白了吗?这个同学的回答你同意吗?”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明白了,我同意”。学生真的明白了吗?

细细思考,学生的“明白与同意”包含三种情况:一是答案做对的学生以为自己懂了,不再思考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方法;二是似懂非懂的学生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自己没有真正去思考问题,而是从正确答案出发去“理解”,也不再提出疑问;三是一点也不懂的学生,觉得别人都懂了,自己也“不好意思不明白”,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就更不知道如何向老师提问了。

这种“从众”现象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久而久之,会形成“尖子生跟着老师走,中等生被尖子生的思维左右,后进生不知如何是好”的局面,使部分学生缺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愿多思,不会深思,人云亦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

四、培养学生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良好习惯

一、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现在好多课堂是“满堂问”,都是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为此,教师要善于多提富有思考价值的“大”问题,减少“打乒乓球式”的你来我往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作深入思考。

同样,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不能简单地问“你明白了吗”。教师要学会延迟判断,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高到5秒。教师也要善于补问和追问,将问题引向深处,让学生体会思考的价值。

二、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努力走向开放,讲解也不宜过细,多提供给学生一些开放题,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表明学生是经过独立思考的;而问题提得多与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大问题”提出后,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注:此报告书各项目内容由报告人(教师)填写,检查意见由学教学管理部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