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朱群的课堂诊断2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学校:通州区实验小学 学科:语文 报告人:朱群

研究周期: 2012年 2月 17日—— 2012年 6月 30 日

项目

内 容

检查意见

如何变“千篇一律”为“百花齐放”

工作近十年,第一次教三年级,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让很多老师头疼的作文指导。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我们都知道要扶着孩子“走”,因此课堂上的作文指导丝毫不敢懈怠。从练说到给提纲,再到给好词好句、读范文,

一步一步,真可谓是周密而细致,然而看看孩子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尤其是那些基础差的孩子写出来的文章简直就是范文的压缩版,文章结构是完整了,然而没有真情实感,因而不可能具体生动。

究竟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在指导时该掌握怎样的度,怎样一步步放手,让孩子的作文呈现出百花齐放、个行飞扬?这是本学期我要研究实践的方向。

孩子作文的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太注重文章的结构了,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有一种潜意识,那就是拥有了完整结构的文章才是完美的,这其实还是教师对作文教学目标理解不透造成的,其实,刚开始作文应该进行的是片段作文。其次是某些作文题材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还没有对事物产生个性化的独特认识。三是教师急于求成,想多照顾到那些基础差的孩子,因而指导过细,约束了孩子的思维。

1、重视阅读教学中的品评与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评语言,不把精力全部放在讲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情感上,通过教师的设计,让学生关注到文章的结构形式,注意文章的表达特色,比如:用词的准确性等。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了一定的文字欣赏水平,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不是通过老师讲解出来的,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精彩之处。 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习作确实重要,但是只有生活经验还远远不够。很多老师说到过观察能力,我想观察能力还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不好落实在学生身上。我觉得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学生情感丰富,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就会有敏锐的感觉,自然就能够产生很多体验,观察是外部的,体验是内在的,观察到的是现象,体验到的是情感。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还需要去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和文章中的人物能够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懂得感悟人生。 由此可见,读书对学生的习作是很有帮助的。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次次精神之旅,是一次次神游天下,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充分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具有具体指导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

2、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实现学生个性表达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对生活具有敏锐感受力的重要途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日记的作用。日记不需要提出过多的要求,学生写什么教师就评价什么,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慢慢体会到——写文章就好像和面前的一个人谈话一样。学生有了基本的文字能力,对生活的细节有了一点感受能力,教师再做更高层次的指导。即使是指导,也应该顺应学生的想法。 日记的讲评,需要教师耗费很多精力和感情。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学生思想的灵动,捕捉到学生语言的个性,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前进。

第四步:出示荷花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

第五步:学生谈观看图片后的感受。教师适时小结:大家看的荷花的确很美,老师只是展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最美的荷花画面还在同学们的想象中。

第三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荷花,为什么?

第四步:出示荷花的图片配乐请学生欣赏。

第五步:学生谈观看图片后的感受。[

注:此报告书各项目内容由报告人(教师)填写,检查意见由学教学管理部门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