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诊断 >> 正文

课堂诊断

杨舒音乐“课堂诊断”报告书

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报告书

学校: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学科:音乐 报告人:杨舒

研究周期:2012年2月20 日——2012年 月 日

项目

内 容

检查意见

所谓“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发展;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活动中,突出体验、重视实践、鼓励创造与反思,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学习情境和展现音乐潜能的“舞台”。

可见,“自主学习”正是《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音乐活动是艺术教育,更是审美感受,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音乐的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展现精彩童年,陶冶思想情操,产生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音乐活动和自主学习更加喜欢音乐,并奠定终身爱好音乐的基础

1.启发学生形象表演。

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小鹅形象,设计简单的动作,表演“八只小鹅”。这样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教唱的环节不再成为难点部分,学生先表演后唱歌,在随音乐律动时,音乐的旋律熟悉了,节奏清楚了,因为有动作的配合,对歌词的理解更快,对歌词的记忆更强,以形象生动、优美的动作来伴着歌曲,使之后的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达。

2.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学生在聆听中发现合唱的美妙,并探索和实践合唱的方法,大大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课间有自由练习《八只小鹅》的合唱,并且变化课上的方法,出现他们自编的节奏。对拓展二声部《春天来了》的合唱更是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用“叽叽喳喳”、“咕咕咕咕”、“布谷布谷”等象声词进行伴唱,为学生多声部合唱打下基础。

3.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在导入活动中让学生欣赏“乡村风景”的同时,聆听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的钢琴小曲《快乐的农夫》是非常合适的,这短短的50秒钟时间,让学生多了一次接触名家名曲的机会。在拓展部分欣赏视频《咏鹅》,又让学生了解有关“鹅”的其他音乐作品,并且激发他们表演的兴趣。

4.提高学生视唱水平。

用听旋律寻找音高概念来帮助学生学习乐谱的视唱过程既方便又有趣。学生先听后练,减小视谱的难度;划旋律线条唱谱,提高音准位置;辨认旋律异同,帮助记忆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