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信息  德育教育  教学科研  资源共享  教师风采  学生园地  家长学校  督导工作 
 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  科研成果 
  资源共享 更多>>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目录(2020)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数学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您是第 位访问本网站的人
当前在线人数 0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小学作文有效教学之探究
2019年10月31日 15:17    作者:  编辑:yuying  浏览: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度。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写。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呢?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快乐作文

不难发现,在语文课堂上,真心喜欢作文的孩子可以说屈指可数。大多数同学,一提到作文就一脸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写作成了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面对作文,他们要么东拼西凑,要么胡编乱造,自己也不知道所云何物,更不要谈字字珠玑,真情实感。他们从没有对写作产生过浓郁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怕写作文,所以作文很差。又因为作文很差,所以更怕写作文。于是,当然不再相信自己也能写出优秀的习作了。

赞可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教师用有效的方法为孩子们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让他们豁然开朗,文思如泉。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极为重要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减少命题作文的写作训练,将精力多花在“自由文”的训练中。命题作文要求多,学生的思路受到限制,长此久往,学生的兴趣就逐渐减少。而“自由文”由于少了诸多束缚,可以让孩子们说真正想说的话。那么学生才愿意写,乐意写,积极写。

其次,就是尽可能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如果教师恨铁不成钢,面对质量不高的习作一味批评,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努力发掘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恰当的词,一句精彩的话,一处准确的修辞,一个科学的观点……教师会在每一次鼓励中给他们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你行!让他们对习作保持乐观的态度,对写好习作充满自信。

另外,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如:让每一个学生将自己一学期以来最为满意的习作在班级集中交流,展示;在班级中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在“佳作展示栏”中,让大家学习;鼓励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各类习作竞赛活动,或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等。

二、有心发现,感知生活

面对作文,同学们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殊不知身边的普通人,平凡事,常见物都可以成为习作中不错的素材。周围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可见,习作就是林中的树木,离开生活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壤,就无法生存。因此,教师应启迪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敏锐的眼睛从生活的万花筒中挖掘素材。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校园是孩子快乐学习的乐园,而社会是丰富多姿的大熔炉。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大领域入手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勇敢地表达生活。

一方面,鼓励家长努力丰富学生的家庭生活。如:为孩子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幸福,带孩子享受游览的快乐,给孩子搭建表现的舞台。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开展的文娱、体育、实践等活动;鼓励学生交有益的朋友,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此外,观察依赖人的感觉体验,而发现则依傍人的心灵。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积极地感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启发他们用心观察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三、阅读训练,奠定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即“吸收”,就是“厚积”;写作即“倾吐”,所谓“薄发”。有效的阅读训练,是沟通读写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意把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转化为写作实践,把阅读要求与作文教学要求密切结合,把作文目标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把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贯穿一线。从而,有效指导阅读,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书读书,向学生推荐优秀篇目,指导学生订阅合适的读物,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这样,让学生快乐阅读的同时,又汲取了丰富的写作营养,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循序渐进,化难为易

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侧重时期的训练重点,分段实施。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首先,要求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大胆、大方地说出一段完整、通顺的话。能用连贯的话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乐说、多说、说好、常说。然后,试着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的事物或图画写句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或祝福;会写简单的应用文。(如,留言条)

中年级是学生提高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能力的关键时期。除了注重一般意义上片段训练外,还应该重视记实性质的素描、想象性质的童话、应用性质的书信等形式的习作训练。

到了高年级阶段,教师应侧重于审题、立意、遣词用句及写作技法上的指导,注重学生在语言上的锤炼,思想上的磨砺,技巧上的驾驭。

这样按其难易程度从分阶段,分层次系统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亲自尝试,有效讲评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在他的名篇《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教师不能和学生换位感受,就很难真正理解学生,就很难与他们产生共鸣。作前指导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写下水文的形式,亲自尝试,切身体会,这样讲解起来就更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但是,如果教师只注重指导,而不注重讲评,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很难提高。因为,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不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么谈何提高呢?要做到有效讲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讲评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其次,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然后,在选择印证观点的例子时,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最后,明确讲评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心有感触,情为所动,所以,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和时间,精心设计各个环节。

总之,习作前的有效指导,习作后的有效讲评,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还需要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可见,对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究,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苏ICP备11012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