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教育是围绕人的自主、自由、自觉发展的教育,是回归教育本义、完美统一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教育,是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上以本真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以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为起点和依据,着力改变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追寻本真语文,旨在实现诗意栖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本真语文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找准教学切入口,真阅读。
阅读应该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个性阅读应该是一种“真实”的情感的流淌。笔者时常鼓励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体悟,并能适时地引导他们合理争辩。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把“真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努力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口,即:进入课文的角度。如果这个切入口选精准了,那么“真阅读”的效果会很好。如《普罗米修斯》一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主线初读感知,紧接着引导他们理出文章脉络:冒险取火种——承受痛苦——最终获救。让学生思考普罗米修斯为何取火种,用笔划出他承受了怎样的痛苦、他是如何面对痛苦的句子,对此进行重点品读。像这样以“对普罗米修斯舍己为人的感悟” 这个角度直接切入,使人物形象渐趋饱满,学生能自主阅读,学得有效。为了避免文本价值取向的迷失,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才能实现学生的“真阅读”。
二、坚持正确学生观,真参与。
本真的语文教学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教师在教学中,蹲下身来倾听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关注他们内心的需求,捕捉学生的“弦外之音”。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动学生的思维机器,通过保留、引导,升华学生善良、率真、多问、好动等本性。以期达到师生双方的平等的交流 ,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换,质朴人性的碰撞,科学价值观的共鸣。通过语文学科特殊魅力的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为学生发展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有学生说:“为什么花开了,就仿佛花睡醒了似的?”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但笔者沉思片刻后是这样及时生成的:“我听出来了,你是想问为什么花儿活了,是吗?”这样一来,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砸门,他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做到认真倾听与和悉心尊重,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的园地里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智慧的生成中演绎和谐与精彩。
三、把握课堂关注点,真训练。
语文的魅力在语言文字中,“真”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引领学生在文字中走个来回,不去一味着思量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张扬,始终注重语言训练,不断回归到字、词、句、段甚至于一个标点符号的教学上来,让学生在理解、品味中,明白道理,体味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让语文课堂真正变得原汁原味起来。如笔者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出示句式“调达看了皇榜,_______地想________________。”后,生1说:调达看了皇榜,开心地想:这下发财的机会到了。笔者追问:谁还想说?不允许重复。生2说:调达看了皇榜,开心地想:这下我可以享用荣华富贵了。笔者提醒学生:开心重复了。谁试着再来说一说,不要重复。生3说:调达看了皇榜,心里乐滋滋地思量着:这下我可以享用到荣华富贵了。笔者顺势而下:“乐滋滋”这个词用得可真好。但是,刚才有同学用过“荣华富贵”这个词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生4: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笔者及时表扬这位学生用词很精当,接着让他进行充实,这位学生说:调达看了皇榜,心里乐滋滋地想:这下我可以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了。教室里掌声四起,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来尝试着……小语课堂就应该如此对语言教学进行扎实体验、感悟、实践、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多样性,同时,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将这种表意的多样性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中做到“真训练”,就要要避免一些“虚”的现象:如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摆花花架子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舍本求末,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多等。
四、重视学生知情意,真体验。
每个人的知识体系中都会包含着大量的对自己而言独特的体验和回忆。这些体验过滤了个人所知道和理解的,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可见,体验实际上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框架”亲历过程,在研究、思索、想象中感悟知识,获得真实的、个性化的理解。如《黄河的主人》一文,对学生而言坐羊皮筏子是十分陌生的。笔者先出示了羊皮筏子的图片,然后做了这样的表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正站在滚滚的黄河岸边,眼前是几只又轻又小的羊皮筏子漂在水面上,现在我们要一起登上这羊皮筏子了!(停一小会儿),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来,抓住我的手,慢慢地跨过去,哎!你身体别晃动,当心,小心坐下来,扶好哦!此时,筏子正缓缓驶向河中心,波浪滔滔的黄水紧贴着你的双脚,举目远眺,茫茫的黄河水一望无际,小小的皮筏在波峰浪谷中时起时伏,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怎么做?笔者利用想象体验的方法,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借助学生已有的经历储备,将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虚拟再现,使学生有了较为真实的感性认识。想象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为充分理解文本打下良好的伏笔。
本真语文课堂存在的根基是“本真”,“本真”是课堂的极致,它是有效课堂孕育而成的激情演绎。“本真”是同功利、虚浮、飘渺、短暂的、无生命的这些词藻相对的。本真语文要求我们“去伪存真”,紧紧把视角瞄准一个个学生,以生为本,同时,又要认真审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本质。
在历经千万次拷问后,答案日渐透彻:本真语文是师生生命发展的平台,心灵成长的绿洲。本真语文,诗意栖居,这才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寻和去努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