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信息  德育教育  教学科研  资源共享  教师风采  学生园地  家长学校  督导工作 
 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  科研成果 
  资源共享 更多>>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目录(2020)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数学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您是第 位访问本网站的人
当前在线人数 0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年10月31日 15:25    作者:玉莹  编辑:yuying  浏览:

创新是21世纪的主流,培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悬念激趣、故事激趣,用多媒体的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皮球掉进池塘了》,在编故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放映出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猴子……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片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子想出更多的办法,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好。”学生们在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引导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问题是教学的发展点和生长点,是学习的动力,起点与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应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问题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如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如果直接问文中描写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采用启发式假设场景: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西双版纳,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西双版纳的美景?这样提问,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也就争先恐后地来当导游。

三、引导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了社会进步,而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不少课文,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很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炼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我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文中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的描写,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者自然的感悟,通过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能是穷孩子们的愿望。诱发学生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1. 强化责任,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知道,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学习的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和发展相联系,这样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要求,都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欲望,体验到独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爱迪生孵小鸡》时,紧扣“孵”字,设计递进层次的三级任务,让学生顺利地说清楚“孵”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第一层任务:教师出示一段话——“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鸡蛋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小鸡长大后就啄破了蛋壳,叽叽叽,就从蛋壳里钻出来了。”让学生读一遍母鸡孵小鸡的过程。接着同桌互读,把“孵”的过程熟悉。第二层任务:教师改变这段话的形式,让学生填空说“母鸡(),蛋就(),蛋里面就会长出(),最后(),小鸡就()。”第三层任务:请学生依照上例填空,将母鸡替换成母燕说“孵”的过程。由于任务层层深入,后一次的认为均有前一次的任务做铺垫,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敢说的学生也很多。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苏ICP备11012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