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板鹞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周颖慧
【学习内容】基于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自主开发)
【设计理念】
1.南通非遗是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富矿”。传统技艺是我国民间传承下来的技艺,每一个技艺都烙着民族的印记。南通滨江临海,孕育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南通有不少的传统技艺,如蓝印花布、木偶、剪纸、木版年画、仿真绣等。
2.本味制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属我方式”。本次活动旨在聚焦南通非遗项目——南通板鹞,研究板鹞的制作,在多样的方式中,通过实践、体验,激励学生探究传统手工技艺的兴趣与热情,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传承家乡传统手工技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承发兼顾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平衡样态”。南通非遗的还原性制作,既要有传承,也要保留开放空间,允许学生有小创新,适当释放小创意。
【学习目标】
1.聚焦传统技艺——南通板鹞,加深学生对南通板鹞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认识,了解南通板鹞的基本构造,初步感知南通板鹞的迷人魅力。
2.通过对南通板鹞外部及艺术特征的了解,感受南通独特的传统文化。
3.通过实践体验等活动,发现南通板鹞的特点,研究六角板鹞的构成部分,并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制作六角板鹞。
4.引导学生了解南通板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情况,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学习重点】通过合作学习,研究南通板鹞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学会扎制南通板鹞的骨架,尝试进行板鹞的组合。
【学习准备】
1.南通板鹞的成品和骨架样品等。
2.准备相关的制作工具与材料。
【学习过程】
一、创设“背景情境”,引出南通板鹞
1.创设情境: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非遗文化墙。
2.出示六角板鹞,说说你对它的初印象。导入活动主题。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如同一座联通桥,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习变得积极而有趣。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创设实景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热情。适切适度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自我意识与活跃思维,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高度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二、引导“拆分感知”,了解板鹞组成
1.(出示任务一:了解板鹞的组成部分)仔细观察板鹞,说说你的发现。
2.交流发现。(板书:鹞面 骨架 哨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拆分”角度,感知板鹞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设计,优于教师的直接讲解,学生从间接获取经验变为获得直接体验。这一环节,突出了学生的动机参与意识。学生能依据自我效能感灵活地运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去促进学习。
三、共探“核心技术”,研究骨架结构
1.鹞面的数学分析
回忆鹞面设计,说说它是由哪两种图形组成的?具体的尺寸是多少?
2.板鹞的关联设想
有了鹞面,那骨架怎么来设计呢?说说你的想法?
3.骨架的特点捕捉
(出示任务二:研究骨架结构)请你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这个骨架,你们还发现了它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碰撞,擦出了跨学科的火花,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骨架的设计,在学科跨界中体验实践的乐趣,为后面的具体制作骨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落实“标准操作”,扎制板鹞骨架
1.(出示任务三:制作板鹞骨架)
2.仔细观察板鹞骨架,思考:需要准备几根竹条?分别是什么规格?
3.裁剪竹条。
4.具体的扎制步骤有哪些?小组讨论(出示图片)
5.合作扎制骨架,进行多元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改往常的视频指导法,而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研究骨架的备料、裁剪和扎制,在层层递进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增强自我意识,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的主动学习。
五、实现“精准组装”,让哨口发出声
1.想办法让哨口发出声。
2.(出示任务四:探究部件组装)
3.师生合作尝试组装。
4.出示组装要求。
5.小组合作组装。
【设计意图】南通板鹞被誉为“空中交响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口哨的发声,感悟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学生在勤学多思、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收获,在进阶学习中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丰富了自我的学习力和实践力。
六、评价“登台展示”,拓展延伸
1.全部组装完成的请将作品送到前面的展示台上来。
2.评价。
3.在我们南通还有一些板鹞的非遗传承人,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承毅爷爷的板鹞生活。
4.同学们,今天我们亲自体验了制作板鹞风筝的乐趣,做了一回技艺传承人,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传承人?
5.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非遗文化的探究,不能仅停留在制作工艺的研究上,还应有精神层面的提高。拓展延伸的不再是技艺,而是传承者的精神与品质。此次活动的结束,是另一个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始。学生在元认知的监控下,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并适时进行自我反馈和调节,从而使自己更加积极自主地成为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合格传承人。
七、布置作业,继续探究实践
课后请大家继续研究南通传统技艺,走进博物馆,走近技艺传承人。
【执教者简介】
周颖慧,中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通州区兼职研训员。她先后被评为“南通市优秀班主任”“通州区十佳青年教师”等,她曾荣获“全国劳动与技术优课评比一等奖”“南通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