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特色建设 >> 生命语文 >> 正文

生命语文

“生命语文”访谈

“生命语文”访谈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冯卫东

“生命语文”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通州市实验小学校长王笑梅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教育主张,2006年成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实践与研究,“生命语文”引起市内外小语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3月,《江苏教育》杂志对王笑梅老师及其“生命语文”做了介绍。最近,本人围绕“生命语文”的话题对她进行了一次访谈。

冯卫东:王老师,您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征途中已经走了20多年,应该说,您是一位相当成熟、相当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凡这样的教师,如果他/她还在同行或外界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则往往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经验、智慧等作一个简约而精致的概括,诸如“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儿童语文”、“心根语文”、“生活语文”和“文化语文”等。那么,您提出“生命语文”的主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王笑梅:提出“生命语文”的主张,是经过慎重思考和推敲的。“生命”二字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这个时候我提出“生命语文”,容易给人一种跟风追潮的感觉;另一方面,正如您刚才所列举的那些语文教育主张或思想,尽管它们使小学语文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但也引起了部分学者和老师的微词。我提出这一主张,不是为了追风,也不是想为自己贴标签,它是对我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感悟和体验的提炼,自然也融入了我对语文的深厚感情,它同时还是对目前客观存在着的功利语文、模式语文、符号语文等时弊的一种“反动”。

冯卫东:我理解您的意思,“生命语文”是您“语文人生”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提出“生命语文”的主张,必然会面对一个问题,即“生命”与“语文”之间的关系。对此,您是怎样认识的?

王笑梅:首先,语文贯穿于生命个体的全程。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能触摸到语文的存在,似乎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那样与生命体本身形影不离,终身相伴。

其次,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个体生命的独特印记:常说字如其人,它独一无二,是个性自我的一种标记;一个人说话的音调、音质等也是独特的,别人无法“复录”;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同样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更不要说写作了,我手写我心,记录自己的思想、感受、见闻等等,最是对个性的彰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语文可以丰满和成全生命。语文能力亮丽生命,听说读写点缀人生。有时候,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表达,一段话的诵读,一篇文章的写作,或者一次即兴的交流都会影响一个人性情的形成乃至人生方向的改变。“细节决定成败”,而语文“生成”细节,常常的,我们发现,一首小小的诗,一个平凡的故事,一句精粹的名句,会使幼小的生命充满感动,从而走上崇高之路。是的,在一定意义上,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会影响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影响他的生命质量的优劣,最终影响他的生命美满程度的深浅。所以,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生命的一个“泉眼”。没有人能够离开语文;极言之,离开语文,就是离开生命。

冯卫东:我觉得您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在生活中,总是能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可以说,在“日常生活”的“向度”上,您似乎不是很有个性。那么,您的“生命语文”却不能没有特色。请您说说它的特色何在。

王笑梅:我是这样想并且努力使之付诸实践(实现)的——

“生命语文”是生态语文,体现自然性。

“生命语文”倡导维护语言的生态,远离语言粗糙,追求语言的规范、精妙、雅致、活泼与清新。

“生命语文”倡导维护文本的生态,杜绝一切肢解和歪曲,尊重文本,呵护文本的绿色纯净,是“清水出芙蓉”的天然语文;

“生命语文”尊重语文学习的生态,不搞揠苗助长式的速成,不搞暴风骤雨式的浇注,摒弃百鸟朝凤的喧闹,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生命语文是“温柔语文”;

“生命语文”尊重语文发展的生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语文五千年民族血脉的绵绵相续,尊重语文从古老的源头流到当下的河道到奔向未来大海的文脉完整,生命语文是“流水语文”。

“生命语文”倡导维护童年的生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认知规律,收获童年的纯真体验;尊重生命的节律,丰富孩子的童年体验,为孩子一生存储最可宝贵而又不可再生的体验性语文资源。

冯卫东:您刚才对“生命语文”特色的描述其实也是对理想的一种勾勒。我从中又领略了您一贯的“山花浪漫丛中笑”的气质和风采。但“生命语文”肯定不只有浪漫的一面,它还有或者说更有理性、理智和智性的另一面。那么,您考虑过建构自己的课程体系了吗?

王笑梅:我们将尝试建设“生命语文”的课程。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我们应努力让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生命经验的过程。以历史的或现实的生命经验为取向,就是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经历与体验。引领学生对人类文化和生活世界展开理性探险和意义探寻。从保持生命的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实现知识中心向生命中心的转变;从满足生命吁求的角度出发,实现关注目标向关注历程的转变;从珍视生命的自由选择、自我建构的角度出发,实现教程向学程的转变。

冯卫东:我似乎已经看到了“生命语文”课程的美好愿景了。那么,您能否具体谈谈实施“生命语文”教学将要经由哪一些有效途径?

王笑梅: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生命语文”教育:在朗读品味中感悟生命的灿烂,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在综合性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用语文来唤醒沉睡的生命意识,用语文来焕发潜在的生命激情,用语文来丰富完整的生命内涵,用语文来领悟生命的意义,用语文来感受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这里我想以“生命作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我们准备从七个方面构建“生命作文”的意义:1,呼吸生命的芳香;2,开启生命的觉察;3,记录生命的历程;4,品尝生命的原味;5,感受生命的美好;6,寻获生命的丰富;7,享受生命的闲情。

我们还尝试探索“生命作文”的策略,突出“生命作文”的特质,让孩子带着“每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的理念获得生命的全新感觉,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时拥抱生命,体验生命背后的东西。

我们研究“生命作文”的过程。通过观察,丰富生命的源泉;通过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表达,流淌生命的灵性。

我们还研讨“生命作文”的类型:活动类——注入七色的彩虹;叙事类——引发生命的追问;观察类——审视生命的现象;书信类——开启生命的信箱;日记类——飞扬生命的言说。

尊重儿童生命的姿态,品味儿童生命的甘甜,让写作流动自由的话语,扮靓儿童生命的舞台。

冯卫东:应该说,您在“生命作文”的构建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考。那么,您能谈谈“生命语文”在阅读方面的特色吗?

王笑梅:阅读可以铺陈生命的底色,我们倡导把握“阅读的花期”,通过编制匹配性书目推动“生命语文”的适时阅读。

学生在儿童时期,如果能大量阅读匹配性的经典,对一生语言和精神生命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适时的阅读是“生命语文”教育的重要路径,它让学生保持一种学习的优势,深厚的文学底蕴,获得成熟阅读的生命经验,这种生命经验又能“孵化”他对生活产生新的有价值的认识。我们带领学生投身适时性“全营养”阅读,为语言的雅化和发展奠定基础。在试验中,我们主要作了下面的一些尝试:一是走进“后读经时代”。帮助学生选择那些传承民族核心精神的文本来读;选择那些朗朗上口的不冷僻的文本来读;选择和现实仍具相似匹配性的文本来读;选择那些有鲜活度的、语言最优雅的、对形成优质的汉语言系统最具价值的文本来读。二是定制“双轨型书目”。运行适时性阅读,我们首先制定好通式阅读书目,特别关注哪些书在少儿时期读的效果最佳,收益最大。童话、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不失时机地入选小学生的阅读书目。然后从学生精神与语言的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品德修养、兴趣爱好、语文水平、语言特质、阅读总量,为他们量身定制,编制出适切每个学生的生本书目(个别化书目)。三是运行“全营养精读”。学生的语言系统要健康发育,我们就必须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兼顾到科学、道德、艺术、信仰、身体和生活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真(科学)、善(道德)、美(艺术)、圣(信仰)、健(身体)、富(生活)这六个方面的书籍都能涉猎得到。下面的四个“配方”我们都尝试使用过:一,经典诗歌+经典散文;二,古典文言+现代精品;三,人文类+科技类;四,课本恒定类(课本规定的内容)+时鲜驳杂类(各类高品质的时文和报刊)。

冯卫东:听了您的介绍,我确有一种“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强烈美感。其实这种美感就源自于您的“生命语文”所充分洋溢着的人文色彩。确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语文”就是诗意语文,就是人文语文。但再“诗意”,再“人文”,都离不开语文或语文教学的另一翼,即工具性,否则,“生命语文”也是无法翱翔于新课程之“蓝天”的。那么,在工具性问题上,您是怎样思考的呢?

王笑梅:您说得很好。“生命语文”也努力通过强化语文的工具性来提高生命个体生存的质量。字词句篇铺陈生命、积淀生命、滋养生命、丰盈生命;听说读写,彰显个性,释放生命:听——生命的本能,打开生命的视界;说——生命的特征,彰显生命的个性;读——生存的需要,丰富生命的体验;写——存在的方式,记录生命的轨迹,完成生命的绵延。“生命语文”的基点就是让孩子掌握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孩子生存和交往打下基础。

冯卫东:当我最初听到“生命语文”一说时,就有一种沉重感,或许就是所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滋味吧。不必讳言,这种沉重也源自于对开展“生命语文”之难度的担忧,现在看来,这种担忧“大可不必”。最后,我想请您谈谈今后一段时间的打算。

王笑梅:“生命语文”教育是一种理想,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为,一种行动,一种“做法”。它上面有高端的理念,下面则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实践要理论化,理论要实践化。归根结底,我们的“生命语文”还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根本,还要面对一些具体而微的细节。在理念和实践两端之间自由地行走,我们还比较粗糙。要达到精细的关注——对“生命语文”教育过程的精细关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尝试着建立“文学圈”,引领学生分享雅致语言;我们尝试着建设“儿童CE”,引领学生去自由地表达;我们筛选出本真的读写方式,引领学生去展开真实的个人文化生存。

我将和有志于“生命语文”实践与研究的同仁们一起努力,力求让语文成为“贯穿孩子人生,丰富孩子人生,润泽孩子人生,成就孩子人生”的语文,力求让语文成为教师“拓展生命视阈,丰富生命历程,提升生命境界,提高生命品位”的语文。

冯卫东:谢谢,预祝“生命语文”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