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故事
南通市通州区四安中学 易逢春
在日常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秉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将课堂教学与育人实践相结合,围绕学生身心健康、转化提升、家校协同、管理服务及兴趣培养等方面深耕细作,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一、立足岗位,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生物学科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身心健康教育、“三生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课堂上,结合“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讲解青春期心理特点、情绪管理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曾发现一名学生因成绩波动出现焦虑情绪,通过课后单独交流、分享生物学家攻坚克难的案例,帮助其调整心态,最终重拾信心。
二、精准施策,促进学生转化提升
针对学习困难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我坚持“不放弃每一个”的原则,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学生小陶曾因基础薄弱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经常上课走神。我利用课余时间为他梳理知识框架,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抽象概念(如用“食物链”类比人际合作),并鼓励他参与课堂互动。一学期后,小陶的生物成绩提升很快,还主动担任小组实验组长。近五年,通过“一对一”辅导、学习小组互助等方式,帮助多名学生实现成绩与行为习惯的双重进步。
三、管理服务,融入育人全过程
作为生物教研组长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我将管理细节转化为育人契机。在教学管理中,推行“生物角责任制”,让学生分组负责绿植养护、金鱼饲养,培养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生物角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同时,利用社团开展“生物与生活”主题讨论,如“垃圾分类与生态保护”,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责任。
四、、社团指导,点燃科学探究热情
我还负责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指导工作,我组织学生采集校园植物标本,给校园植物挂牌,带领他们给学校水体检测水质,分析污染原因;指导学生饲养蚕宝宝、培植蘑菇,记录生长发育过程。兴趣小组队伍不断壮大,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爱上生物,更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


另外我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和其它公益事业,先后献血共计2000ml;2025年1月我成为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月捐人”,为需要的人献出绵薄之力。


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用爱心浇灌、用耐心等待的过程。未来,我将继续立足生物学教学岗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心守护学生成长,助力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