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 人 故 事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他们敏感、叛逆,却又渴望被理解和认可。作为班主任,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点,而我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走向更好的未来。以下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几个小故事,它们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的信念。
一、以信任唤醒“迷途学霸”的求学初心
小杰是班里的尖子生,初一上学期稳居年级前十。然而下学期开始,他的成绩突然下滑,上课时常走神,作业质量也大不如前。我注意到这个异常变化,决定找他谈心。
第一次谈话时,他低着头说:“老师,我就是最近状态不好。”但我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更多。通过家访我才知道,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家里整天争吵不断。这个要强的孩子把所有的压力都憋在心里,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我没有急着说教,而是每周抽时间陪他在操场散步,听他倾诉。一次,我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挫折经历,他惊讶地问:“老师您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我点点头:“每个人都会遇到难关,关键是要相信黑暗过后总有光明。”渐渐地,他重新找回了学习状态。期末考试取得了年级第三的好成绩。小杰悄悄地写了一张纸条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老师,谢谢您没有放弃我。您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优秀的学生同样需要情感支持,班主任要做的,就是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二、以关爱温暖“内向女孩”的心灵
小琳是个安静的女孩,成绩中等,很少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有次批改周记时,我发现她写道:“我觉得自己很普通,没人会注意我。”这句话让我心疼。
我开始有意地关注她:课间找她聊天,鼓励她参加班级活动,甚至在课堂上点名让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起初她很紧张,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但我总是微笑着等她说完,并给予肯定。
一次,学校举办朗诵比赛,我试探着问她:“你的声音很好听,要不要试试?”她犹豫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那段时间,我每天陪她练习,帮她调整语气和表情。比赛那天,她站在台上,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完整地完成了朗诵。当她听到掌声时,眼眶微微发红。
后来,她在周记里写道:“原来我也可以勇敢。”渐渐地,她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甚至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站。看到她的变化,我深深感受到,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是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和勇气。
三、以智慧引导“早恋学子”把握青春
初三上学期,我发现班上的小辰和小欣走得特别近,成绩都有所下滑。通过细心观察,我确认他们陷入了早恋。面对这个敏感问题,我选择了“疏”而非“堵”。
我分别找两人谈心,没有批评指责,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分享:“老师年轻时也有过类似经历。但后来明白,真正的感情应该让彼此变得更好。”我建议他们订立“学习约定”:如果下次月考都能进步,我就支持他们互相鼓励的学习方式。
这个“激将法”果然奏效。两人开始互相督促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中考后,他们双双考上理想的高中。离校那天,他们特意来办公室道谢:“老师,谢谢您的理解。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负责任的情感。”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对待青春期的情感问题,粗暴禁止只会适得其反。智慧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平衡感情与学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回顾这些育人故事,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的独特价值。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被理解、被接纳、被引导。每当看到学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都会想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未来的教育路上,我愿继续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用专业与爱心,照亮更多年轻生命的成长之路。